第44章

旁观之人的态度也一年一年地转变,到他离开松阳县之前,提起此人众人莫不是摇头叹息,或是出言讽刺。

音信断绝三年之后,不想他再入松阳城,竟看到了这样一位垂垂老矣的暮年老人。

他到底还是放弃了科举文章、经纶济世,站在冬日料峭的寒风之中,拉下脸面来招揽了自己这样一个不能踏足科场的徒弟。

*

往事早已成空,再多说亦是枉然。时日差不多的时候,赵恪到底还是默认了现实,听话地跟着吴氏打包衣物。

这县城之中的学堂大多每过旬日才休一回假,赵恪乍一入馆,便要在学堂之中住上足足十日,难免激起了吴氏一点惆怅。

此时为赵恪收拾行李,更恨不得把他的整个屋子都给搬过去。

见少年身上狼狈地挂满三个包袱之后,常瑛终于忍不住挺身而出,出言制止了吴氏这不理智的行为:“娘,阿恪都要被这包袱给压趴下了。”

“咱们多多给他带些银钱傍身便是,若是缺了少了自县城中再买,不比如今方便吗?”

“你这小丫头!”吴氏嗔她,“阿娘岂是这般小气的人?恪儿都没说什么,你倒教训起我来了。”

“对了,明日阿恪便要走了,你刘婶子特地跟我说,今日下了工,要来瞧瞧他,好生送送呢。”

刘婶子……

赵恪垂下眼帘,掩住眸间的思绪,无比顺从地朝着吴氏静静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