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一时之间丑态百出,有说经营不善,有说无故遗失,有说遭了火灾……

总之,就是不肯原原本本地交出来,气得赵大老爷只觉得自己底裤都被人扒了个干净,恨不得把这些不争气的族人挨个踹上一脚。

赵恪显然对这种局面早有预料,赵家再次证明了,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们也不为过。

提笔仔仔细细地记录了所缺的东西之后,他波澜不惊地把单子装入了信封:“吞窃他人财物拒不归还,按本朝律法,五十两以上杖三十,五百两以上徙三千里。诸位叔伯既然拿不出,我也不为难你们,自去备好行囊,准备远行吧。”

赵家众人大惊:“赵恪!我们可是你的族人啊!”

“既出同族,便是同气连枝,你这般对我们,此后还有何面目,去赵家祠堂面见先祖?”

少年不语,冰凌一般眸子挨个扫视了一番这群叫嚣的“同族”,直到把这些人看的纷纷心虚噤声,这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开了口:

“你们为什么会以为,我会把你们当同族?”

“松阳赵氏,自今日起便与夔州赵氏薪尽火灭。”

“另立宗祠,永不往来。”

第39章 新的鸣冤人当世宗法严明,素有刑不下宗族之称。背靠一个百年望族通常意味着,子孙三代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余荫。

这也是在坐的赵氏族人多年来自矜傲慢的依仗,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奉为珍宝的身份竟然被赵恪一个小儿弃之如敝履,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了要脱离本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