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页

但是造化弄人,就在他即将要入宫参加殿试的前一日,江南老家传来他父亲亡故的消息。

倪钧不得不放弃殿试,循例回乡守孝三年。

原本大家都以为,以倪钧之才,又如此年轻,三年之后再来,也一样可以重回巅峰。

但是倪钧却不知为何,彻底地沉寂了下去。

近十年过去了,偶尔还有人向其他来,也不过发出些伤仲永的感慨就也抛诸脑后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大家以为倪钧早已泯然众生之后,一篇点评实事的文章,又重新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看过他文笔犀利、观点鲜明的文章之后,众人才感觉到,当年那个神童并没有变得庸庸碌碌,而是在潜心打磨自己,只为等待这一刻的天下闻名。

先帝爱惜人才,甚至破例邀请倪钧入翰林院,使得他成为大齐第一位没有参加过殿试的翰林供奉,当时经常被先帝宣召入宫,品书谈画,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是这样在外人看来清闲又显贵的差事,却并非倪钧所求,所以他在翰林院待了不到两年,就借口家中老母年岁已高,身体抱恙,需回家侍奉床前。

大齐素来推崇孝道为先,先帝也不好强留,只得将人放走。

而倪钧也被自己这个借口困在老家十数年之久,直到家中母亲故去,守孝期满,倪钧才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游历山河,这期间也传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及到先帝年迈昏庸那几年,还曾派人寻找倪钧,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他的下落。

之后倪钧便藏匿了行踪,也不再有文章传出,导致外面也多了许多传言。

有人说倪钧已经死于战火之中,也有人说倪钧被庆王抓走,因为宁死不屈而被处死,还有人说倪钧是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桃源,从此过上了隐士的生活……

薛壮也是知道今天才知道,倪钧应该是被陈瑜白拉拢进了小皇帝的阵营,而外面那么多乱七八糟叫人无从求证的谣言,说不定就是这两只老狐狸联手放出去的,只为搅成一池浑水,这样更方便他的行动。

只不过让薛壮着实没有想到的是,倪钧竟然是一个这样古板守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