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页

幸亏柴焕的舅舅家便在栗泗村,念着乡里乡亲的情分,他这才有了去焦家私塾读书的机会。

他在焦豫的指点下学了六个多月,今年刚刚考中秀才,随后就被焦豫撵回县学来继续读书了。

虽然回到县学继续读书了,但是柴焕一直惦记着想回去看看老师,今天碰到陈瑜白和沈江问路,便觉得择日不如撞日,还有马车可以蹭一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不知道老人家如今身体如何?身边可有亲人照料啊?”

“老师的身体一直挺好的,骂起背不出书的孩子们,依旧是声如洪钟,底气十足。

老师的两个儿子都在身边,如今都已经五世同堂,儿孙绕膝,是个十分和睦的大家庭。”

听到柴焕说的这些,陈瑜白心里不免泛起一丝不忍。

听柴焕这么说,焦老如今的生活应该说是十分幸福美满,但是自己却要用一桩陈年旧案,来打破他如今安宁祥和的生活。

虽然他可以无愧于心地说自己毫无私心,一切都是为了大齐的江山稳固。

但是……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马车已经驶入了栗泗村。

此时已经临近晌午,正是私塾放课的时间,跟私塾出来的孩子们对面而行,很快就找到了焦家私塾的门口。

马上就要见到焦老了,一路上嬉皮笑脸的沈江也收敛了神色,变得恭敬起来。

陈瑜白也难得地有些紧张,下车之后还郑重地理了理衣衫。

柴焕这会儿才突然想起来问:“两位客人远道而来探望老师,可是老师当年教过的学生?”

陈瑜白肃容道:“陈某虽未有幸能够拜在焦老门下,但是对焦老的人品和学识一直十分敬仰,今日院道而来,乃是……为了一位故人,一桩旧事,过来探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