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求李学武有啥用!

首先就是前面他提到的行政管理中心,地点就在这处俱乐部。

隐蔽性办公,可以同俱乐部的管理处共同搭架子。

本来俱乐部的工作就没那么多,现在正合适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除了这边的地方大、人员少以外,因为俱乐部的遮掩,这里更安全一些。

把决策中心放在这个位置,很方便他来参与管理工作。

就算是做不到每天都来,可只要一周来这边三两次,绝对能满足三地的管理需要。

在这边执行行政工作的人如果有什么业务上的需要,可以直接跟他沟通,开会协调。

当然了,他不能保证天天在岗,就得有人负责收集和协调业务的工作。

这项工作就被他交给了于丽来负责,而于丽也将以行政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的身份介入到管理中来。

她也将负责和主持管理团队的后勤保障、沟通协调、文件处理的业务。

在这些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实就是总裁办的搭建。

于丽作为总裁办的秘书,要能分得清工作的轻重缓急,给李学武一个初步的处理意见。

就像是现在沙器之所做的那样,将工作分类别、轻重、关系等等,初步给出处理意见和各方的态度意见,让李学武有系统化的判断。

行政管理中心的组织结构很先进,但人员结构很单一。

这在娄姐两人看来完全就是李学武小心眼。

首先是经理,也被李学武称为首席执行官的岗位,在人员选择上就不是固定的。

最先跟李学武合作的五大家族,除了娄家,其他四家轮值ceo。

cfo,也就是首席财务官,自然是大嫂赵雅芳来担任。

她现在赋闲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发挥作用。

cho,首席人力资源官已经定了周亚梅。

o,首席运营官的岗位同ceo一样,也不是固定的。

是由马杰这几家后来跟李学武合作的家族来轮值担任负责人。

目的很明确,就是李学武刚才跟娄姐说的那个意思——互相牵制。

包括娄钰在内,李学武主动将他从两方剥离了出来,避免了因为他在港城做的事对其他方面形成一种威胁。

当然了,娄钰是要重用的!

cio,也就是首席信息官,在李学武这里就是智库负责人。

就因为港城现有的基础是他打造的,不能因为信任问题舍近求远不用他了。

在平衡各方力量和态度上,李学武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娄钰对港城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担任智库负责人,沟通港城会方便很多。

在带领智库给行政管理中心提供意见和政策制定方案时也有的放矢,更加专业。

娄钰不能担任ceo,也不能担任o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娄姐。

无论是ceo,还是o,都是在给李学武打工。

内地东风系项目是跟他们没有股份关系的,李学武也从来没有说过内地东风系跟港城的时代系项目有干系。

就连闻三儿几人去港城任职都是一种借调,或者说是挂职锻炼的关系。

因为闻三儿是东风系的股东,不是港城时代系的股东,他过去任职也是行政任职。

娄姐此去港城,就是要担任时代系负责人的,如果娄钰再担任重要决策岗位,那就不光是李学武不放心了。

但是,即便娄钰不能担任决策型管理,可还是能发挥他最优能力。

跟ceo和o一样,他也是要常驻俱乐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是要对几个家族负责人形成的ceo和o管理结构负责的。

这当然是一种牵制与合作的手段,李学武在讲述和解释的过程中并没有掩饰或者修饰,说的很清楚。

在商言商,现在三人坐在办公室里谈工作,那李学武就不会讲什么人情世故。

东风系和时代系互相调职、挂职学习能锤炼队伍,也能开阔他们的眼界。

同时,在挂职过程中,因为没有利益牵扯,反而是对利益相关的决策层有了牵扯和平衡。

这叫细微之处见真章,李学武就是能把这种复杂的结构和组织关系简单化,具象化。

以后他作为“行政总裁”将要来这边参与行政管理工作,而ceo、o和cio就要直接对他负责了。

行政管理中心先锚定了几个关键位置,剩下的全都交给于丽这个总裁办主任去筹备和补充建设。

相比于ceo和o的人员轮值,cio的娄钰要执行工作地的轮值。

以红星村为办公地点的信息和政策管理中心就全都交给他来负责了。

娄钰将要负责东风智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把从港城带回来的丰富经验转教给山上的家族人员。

信息和政策管理中心(东风智库)将负责接收、处理、分析、研判和传递工作。

他们没有行政决策权,只有信息和政策的处理和建议权。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李学武在搭建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山上的资本家族人员从小耳濡目染,对经济学和社会学都有很深的研究和经验。

有了娄钰的掌舵,智库至少是能满足现阶段东风系和时代系发展的。

在智库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李学武也是要鼓励他们在经济政策的研究和管理上下功夫。

实在不行就去华清找教授级人物参与进项目来,一方面是节省李学武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给企业培养管理人才。

人事管理中心在钢城,是由周亚梅负责搭建,不需要很多人,只要保证业务需要就行。

甚至在创业初期可以多部门协调办公,但该搭的架子一定要有。

财务结算中心,在一监所,由赵雅芳负责管理。

行政管理并不需要赵雅芳亲力亲为,只要能保障资金和账目的准确性就可以了。

这里将负责东风系所有业务的财务与结算工作。

在一监所里工作的这些老会计都不知道账目上的项目代号的意义,他们只需要做好账目就行了,剩下的审核工作有赵雅芳在做。

管理结构暂时就这么定,剩下的就是分站的建设工作了。

倒是也简单,只要按照现有的地域来划分就是了。

钢城站,负责东风船务、东风港务、钢城贸易、吉城贸易。

京城站,负责东风建筑、京城贸易、东风联合医药、东风联合印务、东风联合制造、东风联合食品。

港城站,负责东方商贸、现代置业、东方时代银行。

项目名称只要是带联合二字的,就说明该项目不是独资的。

东风联合医药是跟京城中医院、红星村、轧钢厂,以及卫三团合作的。

东风联合印务是跟一监所合作的。

东风联合制造是跟东城一监所和西城三监所合作的。

东风联合食品是跟红星村、卫三团合作的。

有的项目合作范围广,有的是东风自持的独资。

钢城的公司更复杂一些,股东关系也更复杂一些。

所以港城的项目人事、财务,以及其他管理权限独立。

唯独行政管理权限要受限于俱乐部里的行政管理中心。

因为李学武在这,两边都得听他的安排。

在给娄姐和于丽解释这种组织结构的时候,李学武也给两人做了具体要求。

从现在娄姐离开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将作为回收站集团化雏形的准备建设工作。

由娄姐负责带领于丽完成这一架构的筹备和实施工作。

好在是这边的院子多,圈出一块儿来用作办公驻地,在用人方面有限选择几个家族里的年轻人,同时也兼顾现有项目上的年轻人培养。

李学武不允许其他人篡了权,就是要把权力细分化,形成不了一个具备大决策能力的结构。

不让权力集中,自然也就不能让人员集中化,掺沙子他又不是第一个。

这些家族子弟没有受过基层锻炼的苦,那就先让他们在行政管理中心进行锻炼,然后往下走,去基层回炉。

因为有着很好的学识和管理基础,他们只要能适应了基层的工作强度,有了全面的认识,再回到管理序列中,他们就有了弹跳的动能。

而基层普通青年在充分锻炼过后,经过行政管理中心的见世面和拓眼界学习,必定能立即产生管理实践愿望。

两个队伍的年轻人充分结合,互相学习,有合作,也要有竞争。

这里不是轧钢厂,李学武也没有资格让这里去找华清的教授来传授指导经验。

他能做的就是实验,把上面的人才往下放,把下面的人才往上提,在碰撞间进行选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能在这种竞争碰撞中存活下来的就是他想要的精英了。

当然了他没有针对哪个人,而是面向所有年轻人只要有能力,他就会给对方一个平台。

不要谈什么忠诚,集团化业务,只需要把做事的价钱标注得当,能实现管理目标就是最终目的。

李学武不讨厌企业文化这一套,可他也不提倡这个。

没有物质保障的精神刺激就是耍流氓,谁能撇家舍业的给你赚钱啊。

这个时代的人是朴实,不是傻。

三人这边刚说完,正在喝茶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门是开着的,李学武一转头就望见了门口站着的姑娘。

他不记得俱乐部里有这么一位,可也没什么好惊讶的,俱乐部里他不认识的还多着呢。

娄晓娥倒是很主动地帮李学武做了介绍。

当听到苏晴这个名字的时候,李学武才恍然大悟,敢情这位就是老彪子的另一半。

不是另一个,因为他还有另一半,两个合并起来才是一个。

当然了,这是大胸弟的终极目标,现在还依然为之奋斗的梦想。

当初老彪子说想安排她去回收站上班,李学武哪里不知道他也不想搞修罗场,便推荐大胸弟带她来这边找娄姐。

现在听娄姐介绍,苏晴正在担任俱乐部的财务主管,算是一个不小的职务级别了。

不过这都没啥用,因为俱乐部里的岗位是虚的,连用工都是虚的。

很少有正式工,都是临时的,有的甚至都没拿工钱,纯为了梦想发电。

“李哥”

苏晴显然是知道李学武的,在娄姐介绍过后很主动地打了招呼。

李学武正在打量她,这让她打招呼的声音都带着紧张了。

人是长的不错的,很清秀,小家碧玉的样子。

没有麦庆兰的那种倔强,很理智,就是不知道怎么让老彪子给刮到手了。

李学武点了点头,算是缓解了苏晴的紧张情绪。

他并没有客气什么,甚至连话都没跟苏晴说。

手掌轻轻拍了拍于丽的大腿,站起身又玩笑着拍了娄晓娥的屁股,逗笑着说让她们先忙,随后便在苏晴惊讶的目光中离开了。

苏晴瞪大的双眼于丽见到了,却是没在意,就像是没在意李学武的动手动脚一样。

她跟娄姐说了两句,也是起身往外走去。

娄晓娥嘴角撇着,明显还对刚才李学武打她的那一下很不满意。

大手爪子,没轻没重的,打一下疼倒是就一下,可随后的麻……

——

“呦!这不是单挑大侠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