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未来生物发动机雏形

那就是要找到原始的,丰富的基因,从头选择。

人类发现,无论是哪个物种,不断的繁殖发展后,基因的差异度是不断缩减的,就连人类也是如此。有的专家判定,再这样繁殖下去,人类其实会最终灭绝。

以前有很多人种,后来随着人类的交流,大家的基因不断接近。

咳咳,扯远了,反正增加基因的种类并固定下来,对于后期的选择培养非常重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通过基因的检测倒推,屈萍团队锁定了五种菌落,最后找到了参与变异的三种菌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这就意味着能够准确培养,不用后期培养的时候什么都往培养皿里面堆,太浪费物资了。

当新细菌重新稳定培养出来后,屈萍松了一口气,最害怕的就是培养出来的细菌要么不够大,要么鞭毛转速不够高,现在两者都齐活了,那就满足了基本的要求,后续的细节慢慢处理。

“主任,该给它命名了。”手下小声的提醒,这么长时间来都是用代号称呼,不方便。

屈萍想了想,很快就给这种细菌命名为“旋风菌”。

旋风菌培养出来了,后续的观察一点都没少,最关键的是要弄清楚工作原理和工作极限。

屈萍发现,这个细菌是靠溶液状态或者是溶液内的能量块为生的,它吃一口,就迅速的把能量转化了,从内部转子传动到鞭毛,然后推动细菌快速的移动,能量的转化几乎为令。

这个是极其了不得的发现,这就意味着,这玩意一旦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让更大的设备快速移动起来,最妙的就是能量完全没有浪费。这是什么?这就是生物发动机的前置性条件!

屈萍甚至设想过,继续将旋风菌无限增大,然后安置到船只上面,那么船只的速度将会有多少节?

如果是用旋风菌搅动水流,水流带动飞机涡扇,那么飞机的速度又能达到多少?

汽车呢?坦克呢?人类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将会换掉热工作发动机。

随着能量块的兴起,很多汽车已经开始抛弃汽油,选择了能量块直接使用或者是电车出行,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个能量转换的比率问题。

过去,汽车发动机的热值能达到40都算是很厉害的,并且还不是稳定保持,这是实验室的数据,不是实测的数据。即便是实测数据,也是环境较好的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不能代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

这样的能源利用率也太拉胯了,不用担心污染也得考虑一下利用效率的问题啊。如果旋风菌做成了生物发动机,那就是几乎无损的能源利用率。那么以后大家的出行成本会更低,就跟大家都用管束列车出行一个概念。

这个前景越想越美妙,屈萍立马联系了材料部门的团队,要求他们制造出一个小型的潜艇,前提必须是生物产品。

“多大?”

“五厘米左右就行,内部要有相对完善的传动系统,如果没有的话就给个密闭的壳子都好。”

“哦,能问问你们要做什么吗?”

“暂时不能,我会把简图发给你们,记住!必须是生物产品,能培养加工出来的,不要金属机械产品。”

“好吧。”

面对这样奇怪的要求,材料部门也没有多想,大家各司其职,即便是有合作关系,也不能强行打探别人的秘密,这是违反工作纪律的。

但是生物产品搞出来的潜艇,是个什么概念?一下子就让人挠头了,没听说过潜艇是培养出来的啊。

“头,要不我们就把硅藻壳给弄成个潜艇呗?反正最近管束通道出货大。”

“好主意!我们可以先用生物膜搭建潜艇的框架,然后再通过硅藻的繁殖将硅藻壳布满潜艇的外壳。这样还能满足潜艇可以打开的要求,就这样吧!”

材料部门自己的动手能力就不错,很快就做出了几个样本,屈萍看了之后非常的满意,当场就带回去了。

将“潜艇”仔细打开,然后把旋风菌的身体放进了潜艇当中,鞭毛就露在外面了。

刚一放进水里,潜艇当场消失,快到让人看不清,涂着红色点点的潜艇已经到了培养皿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