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页

丁舜斗志昂扬,当天晚上加班加点,还询问了家里人和亲戚,了解厂子的构建等等。可惜铁路局跟普通的厂子不大一样,家里人也不能给他太多的意见。

第二天,他带着熬夜熬出来的两个熊猫眼去见余思雅。

余思雅接过他的招工计划书,翻开一页一页地扫过,最后将本子丢在了桌子上:“这就是你弄了一天的玩意儿?”

听出余思雅的不满,丁舜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不自在地攥紧袖子,抿紧唇说:“我……请余厂长指示。”

余思雅指着计划书,飞快地说:“一,本地村民招工过多,容易产生拉帮结派的隐患,不好管理。厂子所在地的村民工人数量不能超过25,他们村人本来就不多,要不了几年就能将青壮年全招进厂子里。二,我们是做衣服的厂子,优先招聘有裁缝技巧的熟练工,另外才是学徒,两者的工资待遇问题应该有所区别,这在厂子的招工里面应该有所体现。三,管理人员,财务这些核心员工,必须招自己人,知青和红云公社的社员都可以,对外只能招普通工人。”

不是余思雅搞区别对待,而是这个年代信息不透明,关键的岗位不用知根知底的人隐患多。旁的不提,就说会计吧,八、九十年代会计卷款跑路的事情还少吗?想想手里一下子拿着几万、几十万,是自己一辈子都挣不了的钱,脑子里一冲动,什么都有可能。

丁舜听她说完了三个理由,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考虑得不够周全。他服气地捡起招工计划书:“我这就修改。”

余思雅点头:“需要什么人,你直接打电话跟李主任商量,也可以让他在乡下帮你招一批员工。咱们这次的招工目前计划两百人,安保、财务、后勤等相关人员控制在十个人左右,其余的招产线工人为主,另外,给我留八十个产线工人的名额。”

丁舜点头:“那我这边招120人就可以了?”

余思雅跟他解释道:“没错,这80个人,我们对外公开招聘,我会跟省报那边联系,将招工要求附上,条件符合的待业青年都可以过来应聘。我答应过高市长,要为省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不能只招咱们自己人。”

那块地可不是白拿的。

丁舜这才理解余思雅为何会拿走八十个名额,他想做到余厂长这个位置也不容易,看着风光,但操心的事情不少,而且还要平衡各种关系。

不过他还是想爬到最高的地方,欣赏更广阔的风景。

丁舜笑着说道:“我明白了,余厂长我去办事了。”

余思雅没再说什么。

他走后,叶梅过来向余思雅反映情况:“余厂长,丁舜同志被调离后,咱们这边岗位上只剩下了五个人,其中只有一个男同志,如果他休假,存钱就只能安排两个女同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