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徐佳佳第一个点头:“余主席这个提议好,乡下还有好多孩子上不了学,尤其是偏远山区。”

这点得到了大部分干部的认同,他们大部分人要么是出生在农村,要么是下乡知青,亲身体会过,知道农村有多落后有多愚昧。很多孩子七八岁了都还上不了学,想想就让人痛心。

“好是好,可又要清河鸭掏钱,余主席,这合适吗?”闵昭担忧地问道。

其他人也望了过来:“是啊,余主席,你们这次援军已经捐赠了不少物资,这会不会给你们企业造成困难?”

余思雅笑着说:“困难肯定是有的,但咱们建厂子,办企业,除了让职工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企业也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赚钱了也要回馈社会嘛。办学校,支持教育,利国利民,国强民富了,大家才能都过上好生活!否则单单我们厂子赚了钱,扩大了规模有什么意义?”

这是余思雅的真心话,她上辈子在孤儿院长大,能够健康成长,并考上大学,实现人生的蜕变,少不了好心人的帮助。如今她有能力了,她也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回馈社会。

而且捐资助学在哪个时代都是一件大受好评的事,这能帮助清河鸭集团树立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良好形象,对企业以后的长期发展也有好处,同时还能锻炼同学们,一箭三貂,何乐而不为。

至于钱的事,这不是明年暑假去考察后再做决定吗?时间还早着呢,那时候清河鸭账面上的资金肯定比现在宽裕了,要是经济不宽裕,也可以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建,先保证集团的资金周转,然后再慢慢建学校就是。反正方法总比困难多,而且建学校比捐赠物资便宜多了。

几个学生会的干部自发地鼓掌,徐佳佳更是眼眶都湿润了:“余主席,跟你一比,总觉得咱们的眼界好低。我最不后悔的就是把你拉进学生会!”

其他几人也纷纷点头:“是啊,余主席,最困难的事你都帮我们做了,剩下的我们来,不用你操心,看我们的。”

余思雅正好挺忙的,只出个主意,具体的实施工作由他们去忙,她非常乐意:“行,那就辛苦你了。不过我要强调一点,这个事全凭大家自愿,学生会公开向全校发起活动,同学们自愿报名,不要勉强任何人。另外等志愿者确定后,学生会用活动资金去做一枚印章,省大助学志愿者,下面盖上省大学生会的印章,算是给他们官方证明,此外拨款统一购买一批教学物资。至于具体的资金来源嘛,这个就靠闵昭你去拉赞助了,钱也可,物品也行。”

这个钱虽然不多,但也算是对他们的锻炼。总不能什么钱都要清河鸭出吧?这点小钱就靠他们自己想办法了。有了策划方案,具体如何能说服其他单位出资出物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闵昭听到这句一愣,很快又反应过来:“好,余主席,这个本来就是咱们外联部的责任,交给我吧。”

“嗯,等活动策划好后,给我看看。对了,我要声明一点,严禁任何女生去异地助学,这点是原则问题。”余思雅严肃地说。

徐佳佳点头:“好,余主席我们知道了,本来寒假也不长,又是过年这种团圆的日子,咱们会尽量提倡大家都在自己的家乡进行这项活动。这样回家陪伴亲人,传播知识两不误。”

余思雅满意地颔首:“就是这个意思,辛苦大家了。”

学生会的动作很快,当天傍晚放学的时候就在广播里发出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