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页

重生之大画家 轻侯 917 字 2022-10-06

陈安通抿住唇,仰头从左侧第一幅《等待乘车回乡的青年》开始看。

一趟画展走下来,他已能辨认的出,这幅水粉画的画技应该算不错的。

他在画中人物的表情中读到了一股酸涩又平静的情绪,似的怜悯,又像是自怨自艾。

但同时又从人物对比背景的处理中,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认同——

笔者将青年放大,迎在广中,仿佛比四周那些看起来更体面的人,都圣洁荣耀。

陈安通想,画者应该是出生在劳动阶层,才能对打工人的勤劳朴实,如此赞颂和认同吧。

这幅画,竟勾起他小时候跟着父母在美国吃苦的那段岁月回忆。

在那时候他的眼中,父母的形象,大概就如《等待乘车回乡的青年》中的青年一样,看起来狼狈,疲倦,又穷困,但眼中有光,心中有希望。咬着牙的坚毅轮廓里,是满满靠勤劳拼搏出美好生活的生机。

他摸了摸自己的脸,为什么他眼中没有这样的神采了呢?

第二幅,《木匠》明显是水彩画了,比之第一幅更清透,所用的纸张、颜料和画法都不一样了,笔触似乎有许多生涩的地方,却又让人无法挪开视线的色彩运用。

还有整个画面线条与色彩搭配创造的温情,连观画的人,都读的出那股含着微笑的爱意。

陈安通不知不觉挂起浅浅笑容,仿佛在体会到画画人的心情后,不自觉的与对方那时的表情重合。

这种微妙的情绪同调,就像春暖花开气候变化,走在街上的人忽然忆起某一年同样气候下的美好记忆,忍不住心情愉悦,与过去的自己情绪相合。

心情放松下来的陈安通又将目光转向最后一幅画。

乍一眼看过去,似乎只是区别于其他画的一幅特写冰挂松枝,但目光一凝,他便微微怔住了。

也许正与他情绪相合,陈安通竟觉得心灵上受到了震撼。

那些冰滴中,有无数个人脸,他仿佛便站在折枝松枝前,从无数冰滴中,看到了无数张自己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