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新罗奇针

大唐山海行 圏吉 1578 字 2022-11-21

信行却道:「贫僧有话在先,若是寻常人,全大贤认穴刺针自然易如反掌,只是朴花郎他天赋异禀,乃是个万里无一的「奇穴郎」呐。」

「奇穴郎」顾名思义就是周身经脉腧穴奇而不正,不在原位,若以《明堂针灸图》按图索骥,那是无法刺中奇穴之人穴位的。然而此言一出却并未镇住台下的诸医师,众人仍是表情轻松,全行检笑着叉手道:「好叫大和尚知晓,我大唐不比新罗,地广人众,奇穴之人虽少,却也绝非罕有,前朝《甲乙经》中早有记叙,本朝《明堂三人图》更详述了寻穴之法,如今对奇穴之人施针可算不得难事了。」

独孤湘悄声问李腾空:「腾空子,这《甲乙经》、《明堂图》都是什么呀?」

李腾空道:「晋代大儒皇甫谧所作《针灸甲乙经》是第一部针灸著作,也是针科医生必读之书,书中一共记录有腧穴三百四十九处,然而《甲乙经》中这些穴位仅按身体部位排列,未按经络循行。直到三国时魏国曹翕作《十二经明堂偃侧图》,南朝刘宋年秦承祖作《明堂图》,才有了经脉与腧穴之间关系详细记录,无论是医家还是武者,直到彼时始知腧穴循行经络之妙。

隋末唐初,甄权作《明堂针灸图》,后太医署官修《明堂针灸图》,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做的修订,后孙思邈结合自己的见解,绘制了彩色《明堂三人图》,该图共有三幅,分别为仰人图、背人图和侧人图。用五色分别标出十二条经脉,用绿色标出奇

经八脉,所记穴位总数已达六百五十之多,如今的医家皆依照此图寻穴施灸。」

江朔道:「原来今日习武之人能修炼内功,还是承惠于历代医家的努力。」他心中暗自以玉诀中所述经脉、腧穴作对照,按李腾空所说,玉诀上的功夫应不早于南朝刘宋,原来这玉诀神功并非上古仙人所遗,创制这神功的前辈距今也不过两百年而已。

信行笑道:「全大贤既然自信满满,那我们不妨一试。老衲先以砭石刺穴,以证朴郎奇穴。」

说着信行走到朴景明身边,世子乾运跟在身侧,奉上装着砭石针的木匣,匣中原本有九根黑针,最长的那根已经折断,信行拿起半截断针道:「环跳针主取深邪远痹,今日不需用。」又拿起最粗的一根针,那针长约四寸,信行道:「此大针,其尖如梃,其锋微圆,泄关节水之用。」再拿起一枚次粗针,长度只有一寸六分,针身粗大,其缘却尖,信行道:「此员利针,其尖如氂,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此三针均非刺穴之针。」说完将三针放回匣中。

又拿起三枚针,其一头大末锐似一支铁笔,其二有刃三隅仿佛一把三棱锥,其三针尖如剑锋两面有刃,信行道:「镵针泄阳去热,锋针主痈热出血,铍针用以排脓放血,此见血三针今皆不用。」说完也放回匣中。

拿起一枚圆头针,道:「员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伤肌肉,此按摩之针,不用。」又拿起最细牛豪细针道:「毫针刺穴中与不中除了医患二人,别人无法查知,因此也不宜做考校之用。」这两枚针也都放回匣中。

最后拿起一枚三寸五分的长针,道:「鍉针者,锋如黍栗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今日便请试此针。」

全行检此刻已全无了轻视之心,点头道:「鍉针较粗,主按脉取气,令邪出,需刺穴极准,若有偏差,即令皮破血出,那便落了下乘了。」

信行点头称是,对朴景明道:「转过身来。」

朴景明转过身来,露出健硕的背脊,信行手捻鍉针,在他脊骨左侧轻轻揉搓了几下,那针便陷入皮肤之中,信行边捻动石针边道:「诸位请看,我先刺朴郎之风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