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

天可汗[校对版] 西风紧 1949 字 2022-10-20

到得腊月间,薛崇训率部到达了长安城外,这座古老的城池已进入了视线内。关中已经下雪,漫天的雪花铺在万物之上就仿佛焕然一新,带来的春的气息;相比之下,长途跋涉的神策军将士们就显得风尘仆仆又脏又黑。天气那么冷,路上又很不方便,驿站上也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大伙都是自备帐篷扎营,薛崇训等高级将领官吏十天半月不洗一次澡也属正常,更别说士卒们很多时候赶路太累没烧热水连脸也不洗。

在悠扬飘荡的雪花中,大伙都眼睛亮睁睁地看着远处的宏伟古气盎然的长安城墙城楼,灰黑的破旧盔甲让他们犹如一群远游归乡的游子。

“大唐的都城!”一个沙哑的声音嚷嚷道,声音中包含感情。薛崇训认为那流露的是淳朴古典的爱国之心。此时底层大众的思想还达不到认识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高度,实际上百姓士卒最信的还是满口仁义道德知书达理的士大夫阶层……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汉族的中心长安京师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崇高,这种神圣的意义薛崇训用现代的心理去是无法理解的……他族没法理解张骞为什么历经那么多年一直忘不了大汉的使命一门心思想回去,更纳闷这个民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为何能长盛不灭。它是上古炎黄子民的文化支柱,地位比任何宗教还要崇高,所以无论是佛教基督还是绿教到了九州之地很快就会面目全非。它仿佛是引领所有人们生存方向的灯塔,光照天下十六道及远达黑海北庭俄罗斯地区数不尽的羁州势力范围。

薛崇训也眯起眼睛多瞧了一会,在记忆里他还是第一次在远处这么久久地观赏长安这座古城。

此时此刻他那颗蒙灰的心也因将士们的激动心情而阳光起来,近朱者赤嘛,懂的太多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万岁,万岁……”人群中挥舞着兵器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大家的高兴是因一种心理“归宿感……”无论我在什么地方,不曾感到绝望;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困境,有朝一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便能得到应有的奖赏,就算战死沙场埋骨他乡,衣冠和名字也会刻在天下族人的碑上,那块碑叫青史。

薛崇训总算明白了自己的无畏与恐惧缘由,在这时他已忍不住热泪盈眶。

身边的将领们诧异地看着薛崇训的脸,他忙笑道:“还是归时好。”说罢拿着手里的树枝伸进衣服里挠背。

薛崇训有点洁癖在家里经常洗澡,在路上没有条件身上一脏就很不舒服,总觉得浑身都阳,不过都是些小事倒没什么,拿着根树枝常常挠挠就行了。

“走了,进城!”

众军缓缓行进到明德门外却没见着外面有人,风雪中确实少有行人。正诧异的当口,忽然谯楼上一阵隆隆的鼓响,明德门缓缓开启,两列衣着崭新的羽林军骑兵整齐地奔了出来。紧接着只见一帮人骑着马笑吟吟地走来,紫的、红的、青的各种各样的颜色袍服,周围一下子鲜艳明快起来了。

铙歌吹奏起来,这种军乐以吹奏乐器为旋律配以鼓乐,很好听,粗旷而欢乐有点像军队进行曲。周围热闹非凡,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张说为首的政事堂官员上前嘘寒问暖说着客套话,但乐曲声音很大,大部分话薛崇训没听清,反正跟着瞎应酬就过去了。

羽林军骑兵开道,众将士和官员们从宽阔的天街(朱雀大街)中央缓缓向北行。这时只见天街两旁张灯结彩犹如过大节一般,密密麻麻的全是围观的百姓,果然万人空巷。吐蕃是唐朝长期以来最大的心腹之患,此战的名声太响了,刚刚打完就天下皆知。长安的官民听闻晋王归来,自然想看一看以一敌十的猛士们啥模样。虽然天气不好外头下着鹅毛般的雪,但热烈的场面并不让将士们失望。一路歌吹和欢呼,薛崇训等人确实找到了衣锦还乡的感觉。

往北走到太极宫外时,只见一队宦官正缩着脖子簌簌发抖地等在那里。待薛崇训等人到了,他们才站直了身体,当头的一个宦官对着一卷五色绢念道:“宣大唐晋王逻些道行军大总管薛崇训、左金吾卫将军张五郎、神策军将军殷辞……”

一连念了一大堆人的名字,众将侧耳听着,一听到自己的名字就暗自高兴。去见皇帝是一种礼遇,更重要的是这回肯定是去听圣旨受封赏,由宫廷直接给的封赏可能就封侯啊高升品级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