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先生,你想啊,如果就这样前去,反而会让刘备不重视你。”王宝玉道。

诸葛亮沉默了片刻,他何尝不知道王宝玉说的有道理,他可是在刘备那里挨过冷脸的,要不是王宝玉反复鼓捣,他才不想见刘备呢!

“似有道理,你且言我等该如何举动?”诸葛亮试探的问道。

“按兵不动,一个字,等!”王宝玉道。

“我可等,怎奈夫人不容。”诸葛亮叹了口气。

“先生,如果你相信宝玉,那就先等着,根据我的推算,刘备一定会亲自上门来请你的。”王宝玉道。

第55章 水中人参

三顾茅庐无疑是三国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这个成语也鼓舞了很多求贤若渴的高管,学着刘备的样子诚心诚意的邀请人才,王宝玉坚信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定会发生!

诸葛亮却对王宝玉的话却是半信半疑,尽管刘备如今落魄寄居新野小县,但其毕竟有当世英雄之美名,其人也是有些傲慢的,岂肯屈尊前来。

“若果真如此,我定殚心竭虑辅佐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希望先生能记住今日的誓言。”王宝玉点拨道,熟读三国的他,当然明白一个道理,尽管当时人才很值钱,但良禽择木而栖,人才的流动性很大。

比如才华横溢的郭嘉,曾经效忠于袁绍帐下,后来逃走追随了曹操;再比如张秀帐下的贾诩,屡次算计曹操,后来还是投降了曹操,还成为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还有将来要发生的,益州刘璋帐下法正和张松,都叛变跟了刘备。

如果诸葛亮改变了志向,先跟刘备,又去追随别人,不但自己的这番努力白费,而且,还是会改变历史的进程。

历史啊历史,来到三国这段历史的王宝玉,却是越发的讨厌这个词,尽管有所谓的天下大势之说,但能够左右历史的因素却很多,最为可怕的是,历史将会影响未来,直接影响到他是否能够回去,回去后家人还在不在的问题。

“男儿顶天立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若负今日誓言,当天诛地灭。”诸葛亮被王宝玉如此一激,想也没想的随口道,话一出口,随即露出了懊恼,他大概是觉得,自己这样的人物,有必要在王宝玉面前发誓吗?

“先出去吧!”诸葛亮冲着王宝玉摆了摆手,随即起身坐在了琴案上,那种充满了怀才不遇味道的琴声,再次幽幽的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