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王宝玉也吓了一跳,他知道刘备心眼不大,但却没有想到还如此多疑,看来,徐庶要想顺利离开这里,绝非易事。

“不妨去见我家孔明先生,让他帮忙出出主意?”王宝玉再不敢乱说话,只好将此事推给了诸葛亮。

“也罢,与我一同去见孔明先生。”徐庶道。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这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空乏其身”,怀才不遇的诸葛亮,忍耐了长久的寂寞,也在寂寞中通过不断学习,对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徐庶苦着脸说出了自己的烦恼,诸葛亮轻轻捋着胡子,半晌后才说道:“元直,我反而觉得,你应将此事告知刘备。”

“对对,打开天窗说亮话,实话实说!”王宝玉也一旁附和道。

“此事万万不可,刘备定会杀我。”徐庶道。

“无妨,你可在回去途中,将程昱劫走家母之事儿逢人便哭诉,如此一来,刘备定然不会加害与你。”诸葛亮坚信道。

“此又是为何?”

“孝子当头,路人皆知徐母被劫,刘备必然不会落下害贤之骂名,况其正欲招揽人才。”诸葛亮道。

“孔明先生说得非常有道理。刘备向来标榜仁德,迫于压力,说不定就能放你走。”王宝玉也说道。

“也只能如此,谢先生指点。”徐庶道,“老母状况堪忧,我先告辞了。”

送走徐庶后,诸葛亮第一次真正对王宝玉露出了佩服之情,说道:“宝玉,你果真神机妙算,万没想到,徐庶竟能北上投曹。”

“嘿嘿,这是天数,九天玄女早就知晓几千年将发生的事情。”王宝玉道。

“看来,为师离出山不远矣!有你相助,我之幸也!”诸葛亮颇有感触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