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主公一定等待刘琦公子吧!”

“军师洞若观火,如何能让刘琦前来?”刘备问道。

“此事不难,伊籍跟刘琦公子关系甚密,派其去江夏当说客即可。”诸葛亮道。

“若是刘琦直奔襄阳,却当如何?”

“主公这里不是尚有刘表遗书,可令伊籍一同捎去。”诸葛亮道。

刘备点点头,转身离开,诸葛亮叹息道:“主公尚未全信与我,多此一问。”

“刚才不是谈得挺好的嘛,咋回事儿啊?”王宝玉打听道。

“宝玉,据我看来,主公对此事早有打算,留着遗书并不出示,只为能让刘琦与刘琮兄弟二人反目,进而争取襄阳兵马。”诸葛亮道。

“刘琦和刘琮可是亲兄弟,血浓于水,能成为仇人吗?”

“刘琦与刘琮早已疏远。”

“那只是刘琦的一面之词,刘琮这孩子对他大哥还是挺敬重的。”

“自古嫡位之争,从来不认亲疏,何况此废长立幼之举,实为取祸之道,即便两兄弟之前有些和睦,如今也早恐撕破了脸面。可惜蔡夫人一介女流,不知事理,终将不得善终。”诸葛亮面露无奈道。

“如果真是这样,姐姐那边该如何交代?”王宝玉问道,蔡夫人可是黄月英的亲姨,蔡瑁也是亲舅舅,这层关系是回避不了的。

“唉,我正是忧心于此,夫人连日忧愁,茶饭不思,恐将患病。”诸葛亮又是一声叹息。

王宝玉来到三国后,感情最深的人,莫过于黄月英,黄月英对他比亲姐姐还要好,堪称长姐如母。犹豫了片刻,他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先生,既然如此,我就再去一趟襄阳,争取能劝说蔡夫人自保。”

“蔡夫人牝鸡晨鸣,野心勃勃,岂会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