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页

蔡瑁气得哇哇直叫,心里也知道,刘琦资质平庸,但此战打得干净利落,有鼻子有眼的,还是依仗了刘备的势力,只恨当初一时大意,放虎归山,心里自然把刘备骂了个无数遍。

“哥哥太无情,为何不一路攻进来,将琮儿接走?”刘琮似乎对哥哥攻城非但不反感,还有些遗憾最终没有大获成功。

“这样可以避免损失,反而是增强实力,长公子那里,一定有高人指点。”王宝玉道。

“太好了,我大哥生性敦厚,我总怕他独自在外受人欺负!等我下次见到他,也要送他一个望远镜!”

“呃。”王宝玉一阵感慨刘琮心地纯善,“既然是亲兄弟,日后必有重逢之时。”

“唉,多日不见大哥,甚是想念。若不是守卫森严,我怕是也跟哥哥一起走了。”刘琮道。

“蔡夫人可是一直将你养大,难道你舍得扔下她?”王宝玉问道。

“君非君,臣非臣,母非母,子非子,唉,若是生在平常人家,后母如此对我,我定然会一生承欢她的膝下,奉养终老。”刘琮叹气道。

王宝玉的分析是正确的,背后为刘琦出主意的人,正是那名叫做伊籍的人物,襄阳可是驻扎着十五万军队,刘琦区区一万人马,怎么可能攻陷襄阳?

刘琦此次前来,正是想以手中的遗书,来招降对蔡氏不满的将士,目的一旦达到,当然不能损失太多兵力,立刻退回方为上策。

当然,伊籍这么做,也是事先跟刘备商议好的,刘备的目的就是为了分化荆州的兵马,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以少胜多,进而占据整个荆州。

伊籍按照刘备的指示,在跟刘琦回返江夏的途中,又商议掉头去攻打了一个地方,便是江陵郡。

江陵太守原本就是蔡瑁本人,但此时的蔡瑁正在襄阳处理有关刘表的善后事宜,并不在此地,刘琦等人兵临城下,采用威胁、恐吓加遗书招降的方式,不断展开心理战。

江陵的守将搞不清谁才是真正的荆州之主,但刘琦怎么说都是刘表的长公子,向他妥协,也不会遭受世人的唾骂。

于是乎,本着给自己留条退路的原则,并不想跟刘琦发生冲突的江陵守将,竟然带着此处的五万水军,不战而逃,沿着水路去了襄阳。

刘琦终于找打了些自信,变得精神了很多,提出让邓义和刘先率部留在江陵防守,自己带兵继续回江夏驻防的决策,倒还算是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