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

很明显,此桥非彼乔,据说曹植做此赋之时,周瑜已经死了,随着时光飞逝,一千八百年后,还有人说曹植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赋,不过,如此优美的文字能传承下来,后来人又有谁真的在乎其中始末呢?

又在驿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鲁肃再次匆忙赶来,说孙权有请,诸葛亮和王宝玉二人顾不得吃早餐,连忙向着朝阳宫赶了过去。

还是在那间顶楼的圆形房间里,孙权的桌案之前,密密麻麻的站着上百位文臣武将,孙权表情凝重的当众正式宣布:“诸公,曹操老贼觊觎江东久矣,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决意要与之一战到底。”

武将们立刻发出了一片欢呼,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文臣们却是一片叹息,人人垂头丧气,好似大难临头,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张昭的例子就摆在前面,这时候还在家关禁闭呢,谁要是这个时候乱说话,只怕很难有好结果。

孙权根本不看这些文臣们,对周瑜道:“公瑾,此次征伐曹操,孤便拜托你了。”

“臣愿与曹操决一血战,虽万死犹不辞!”周瑜激动的说道。

孙权拔出自己的宝剑,大声宣布道:“今命周瑜为大都督,统领三军,凡有不听号令者,无论亲疏远近,即可以此剑诛之,不必奏报。”

说完,孙权便把宝剑递给了周瑜,周瑜双手接过宝剑,泪光盈盈,再三叩头称谢。

孙权接着宣布老将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兼任江东特使,一切安排妥当,孙权这才对下方的诸葛亮笑眯眯的说道:“孔明先生,可否留在此地,助公瑾一臂之力?”

周瑜有点不高兴,他自负的认为一切单独都能搞定,诸葛亮又算什么,况且还不是江东的人。

诸葛亮看了一眼周瑜,略微一犹豫,随即点头道:“蒙孙将军不弃,愿意效劳,早晚拱听都督驱策。”

听到“驱策”这两个字,周瑜这才微露笑容,心中暗道,诸葛亮啊诸葛亮,看我怎么收拾你!最好趁机找个麻烦灭掉,以防他们将曹操建铜雀台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出去,也省得媳妇认错人。

孙权交代完,又把目光移向了王宝玉,思忖了半晌,才又说道:“宝玉,你暂领我之伴郎一职如何?”

啥?又是伴郎?难道孙权也认为自己是小福娃?王宝玉不禁一呆,不明白孙权这是啥意思。

诸葛亮则又是轻声咳嗽又是使眼色的,让他赶紧麻溜的答应,王宝玉只好拱手道:“愿为孙将军效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