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曹操的意思是曹丕之所以遇事没下狠心,那是因为没把他逼到份上,或者说手上的权利不足够大。王宝玉没说话,这是人家的家事,不便掺和,自古以来,干涉立嗣问题的人,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

“勿听他言,文姬定要接回,且不论其是否嫁给植儿,当世才女,稀如珠玉,不可流落在外。”曹操目光坚定的说道。

珍惜人才,这才是成大事儿者的风范,王宝玉郑重的点头道:“我一定尽力。”

“是必须接回。”曹操霸道的补充了一句。

曹操将王宝玉一直送回了家,这才转头回了自己的丞相府,心情看起来并不太好,甚至还摔了茶杯茶壶,随从们吓得大气不敢出。

王宝玉并不知道,曹操回去之后,越想越气,他最讨厌别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玩小把戏,此次还是他的长子,难道看到自己老了,就忙着耍威风了不成?

想到这点,曹操更是盛怒,立刻派人就把曹丕找了过去,见面破口大骂,直骂得曹丕满头大汗,跪地哀求不止。

曹丕认定王宝玉跟父亲是一伙的,表面说得好好的,回头就添油加醋的告诉了父亲,心中恨透了他,恨不得立刻将这小子砍成八段。

谋士贾诩劝他忍耐,曹丕哪里能忍得住,悲观的认为父亲这么对待自己,将来继位是没指望了,横竖是不讨父亲欢心,不如就把王宝玉杀了,难道曹操还会因为一个外人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不成?

贾诩见拦不住曹丕,还是关上门窗,悄声说出了一个让曹丕十分惊讶的判断。

贾诩懂得看相之道,而且水平比王宝玉还要高一截,他正是看出曹丕必将继位,才跟他走得如此近。而贾诩从王宝玉的面相上判断,眉生五彩,鼻直口方,天庭分龙虎,下颌藏万户,必与皇室有所牵连。

曹丕吓了一跳,还以为王宝玉是先皇的某个私生子,贾诩摇头表示非也,但汉室江山早晚倾覆,其人必将自取其祸。

难道王宝玉会被碎尸万段?曹丕兴奋的问道。贾诩掐指算来,又摇了摇头,说道,应该比那更倒霉,应该是死无葬身之地,灰飞烟灭那种的,而且王宝玉此人命数十分奇怪,要遭常人不能经历的苦难,饱受飘零之苦。

正是贾诩的这一番话,让曹丕暂时平息了杀王宝玉泄愤的念头,一刀杀了倒是便宜他了,不如让他活着吃尽苦头!

与此同时,曹丕派出了密探,严密关注王宝玉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他跟皇上身边的人走得近,马上汇报父亲曹操,要知道,曹操最厌恶的事情莫过于此。

王宝玉回到府上后,开始着手准备去匈奴,那边比这里冷,过冬的衣服必须带上,另外,语言也同样是他比较头疼的问题,如果听不懂,沟通起来必然非常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