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页

“当年蔡邕为保全女儿,并未对外说起,唯有跟我父关系甚好,无意提起过此事。我父开始也不相信,只当做是笑谈,但后观文姬,自幼聪慧异常,过目不忘,家中书卷皆能倒背如流,且深知天下兴衰,若能得之相助,何愁大业不成?”曹植道。

王宝玉又是一阵惊讶,蔡文姬不但被人断言要当皇后,而且,听起来还是一个水平不低的谋士,难怪曹植不肯放弃。

不难判断,曹操自从曹冲离开之后,中意的成年儿子当中自然要数曹丕和曹植。但两个儿子都有缺点,先说长子曹丕,聪明有余,小聪明也不少,且肚量不大,报复心过强。三儿子曹植,才情不消多说,但最大的缺点就是活的太随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放荡不羁。

曹操的重心偏向便是曹植,因为他觉得如果儿子改掉这个毛病的话,堪称完美。那么如何才能变得完美呢,那就需要有个人常伴曹植左右,时时提醒。尽管曹操不迷信,但是,曹植娶了蔡文姬,借个吉利总归没错。虽然目前看来,曹操没有称帝的想法,但并不表示他不同意自己的儿子称帝。

唉,说来说去,蔡文姬还是政治的牺牲品,曹丕对她念念不忘,恐怕也和这个什么九凤之尊有关系。王宝玉不免开始对这个女人,心生几分的怜惜之情。

“子建,我觉得那名异士也是信口开河,他的话都很难自圆其说,不足为信。”王宝玉摆手道。

“何出此言啊?”

“你想啊,九凤之尊什么意思,那就是蔡文姬可以当皇后呗?可是又说蔡文姬克夫,丈夫死了,她这个皇后又能当多久,你要是强娶了她,又有什么好处呢?”

“无妨,文姬初嫁之夫卫仲道亡故,克夫之事必不复发生。”曹植有些幸灾乐祸。

克夫,又没说只克一个,看来如同曹植这般聪明之人,为了前途也不惜以身犯险,这就难怪他结果凄凉,都是野心惹的祸。

不过聪明如王宝玉,也没有读懂九凤之尊的含义,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就是皇后,陷入这段神奇预言的他,又不解的问道:“她在匈奴嫁给了谁啊?是匈奴的头吗?”

“文姬曾嫁给匈奴左贤王刘豹,左贤王乃是单于的继位之人,文姬虽不是正室,但所生两子聪慧异常,深得刘豹欢心,所以当年那异士之言,当真不虚。”曹植笑道。

通过跟曹植的这番谈话,王宝玉对这名风流才子的印象也大打折扣,转念一想,历史自有安排,不便干涉,只要能实现自己回家的大业就行。

还没起程,就吸引了曹丕、曹植两个公子哥的注意,引来了这么多的是是非非,王宝玉心中隐隐升起了一丝不安,看来此去匈奴接蔡文姬,一定阻隔重重,并非易事。

曹植临走之时,留下了一方白绢,上面写着的正是在门口唱的那首诗,名叫《美人》,让王宝玉捎给蔡文姬,以诉相思之意。

书法一流,文采飞扬,堪称绝代佳作,这要是带到现代,肯定能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来,王宝玉收好这个东西,派人将曹植送回去,这才打着哈欠,回屋搂着火丫闷头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