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页

听到了刘备的名字,王连立刻敏感了,整理衣服坐好后,稍显不悦的问道:“孔明先生,你此来只怕还想劝王连投降吧!”

“绝无此意,若是想为难先生,只怕早便兵临城下,梓潼只怕已然失守。”诸葛亮摆手道。

“并非我冥顽不化,我与刘璋亲如兄弟,怎能弃主投敌,遗落千古骂名?”王连道。

“我主兴兵,一向与百姓秋毫无犯,恕我直言,刘璋暗弱,根本守不住西川,我主取之,其尚可颐养天年,若被他人夺去,只恐凶多吉少。”诸葛亮道。

这种话根本不用诸葛亮说,王连心里也一清二楚,一个张鲁都能将刘璋吓成这幅样子,更何况曹操、刘备和孙权这般枭雄,只要人家想夺西川,那就一定守不住。

“即便如此,我主刘璋在位一日,我便绝不会投降,宁愿战死。”王连坚持道。

“有宝玉在,无人敢犯梓潼,先生尽可放心。”诸葛亮郑重道,想了想又说:“先生,孔明有一事儿相求,还望先生念在苍生的份上,帮助一二。”

“但请讲来!”

“若有一日,我大军兵临成都,还请先生书信一封,劝得刘璋开城。如此,便拯救一方百姓,功德无量。”诸葛亮道。

“你让我劝我主投降?”王连终于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惊愕道。

“若全境皆为我所得,一个成都怎能守住?先生,即便你不顾念岳父抚养宝玉之情,念在保全刘璋的份上,也当效力。”诸葛亮道。

王连一声长叹,黯然半晌之后,终于还是拿起了笔墨,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了诸葛亮,声明若是未到成都,切不可取出。

随后,王连又跟诸葛亮打听了关于儿子王宝玉的一些事情,诸葛亮知无不言,其中不乏王宝玉的糗事。王连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露出笑容,心情相当不错。后来听说诸葛亮的媳妇留在彝陵,宁等着弟弟回来也不跟老公住在一起,更是坚定黄月英一定能劝得王宝玉认了自己这个父亲。

一直喝到很晚,诸葛亮才拿着这封信告别了王连,回到了大营之中,有了这份保障,他相信取下成都,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第二天一早,诸葛亮带领大军,再次绕过梓潼县城,前往涪城去见刘备,他并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去往涪城东部的小山上,郑重祭奠了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