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页

陌千寻最担心的还是诸葛亮,作为曾经的好朋友,他深知诸葛亮的才智绝非常人可比,若是此人一同前来,胜负当真不可预料。

更何况诸葛亮对刘备一向忠心耿耿,隐忍多年无怨无悔,甚至私下一句怨言都不曾听到,难保其不会舍弃私情而从了所谓的忠君大义。

最终,陌千寻的这封信,如尝所愿的落在了刘备的桌子上。

刘备看完之后心情很是不爽,原本他就对诸葛亮疑心重重,思索再三,最终做出了决定,此次东征,不带着诸葛亮一同前往。

当然,这是刘备做出的最错误的决定。

这封信刘备到底也没交给诸葛亮,只当做从未发生。而诸葛亮对此事毫不知晓,还在和众人聚在一起,为了如何劝说刘备不要东征孙权而苦思良策。

“丞相,我年幼之时,曾受青城子李意点拨,方有今日。我等既然苦劝无果,何不请仙师出山,劝说陛下一二?”时任光禄大夫的谯周建议道。

“只恐圣上心意已决,未必肯听。”诸葛亮道。

“仙师通晓吉凶祸福,若以前因后果告之,或许可以说动陛下。”谯周道。

“也罢,权且一试吧!”诸葛亮点了点头,随即上书刘备,以大军即将启程,当占卜吉凶为由,推荐青城子李意。

不得不说,刘备本人还是相当迷信的,这也是古人的通病。不过,刘备怀疑诸葛亮的用心,对这个所谓的神仙李意,怀了一份戒心。

刘备下了一道诏书,派人去青城山宣李意前来觐见,希望仙师尽快启程,莫要耽误大军出发的吉时。

李意一见诏书,大为不满,请人就应该低调谦卑一些,这分明带着强迫的味道。

但李意到底还是来了,刘备一看此人长相就不太喜欢。李意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无比,筋骨突出,像是一截长满疙瘩的藤蔓。年龄多大,根本看不出来,反正已经很老了,此人还长了一对蓝眼珠,稀落落的胡须是紫色的。

碧眼紫髯,说的是孙权,而李意也有这些特征,显然让刘备感觉很别扭,容易胡思乱想。

李意背着手立在下方,也不叩拜,刘备更加不满,冷声问道:“来人可是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