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页

说到底,无论是吴班还是孙桓,都不是一流的战将,又没有真正的谋士,临阵之时,缺少敏锐的判断力。

即便是诸葛瑾这种看似没多少计谋的人物,也比他们要强得多,闻听吴班的大军向西撤退,诸葛瑾立刻通知当阳的韩当,出兵秭归,夺下城池再说。

驻扎江夏的大都督陆逊接到了快马传书,吴班大军向西撤退,立刻大呼不妙,急忙派出朱然率领两万大军,沿江而上,火速前来支援孙桓。

吴班的大军向西撤出几十里后,立刻开始乘船渡江南下,用了两天时间,十万大军终于转移到了南岸。这一系列庞大而繁琐的举动,让吴班的神经时刻绷紧,不敢有些许放松,令人欣慰的是,期间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不能不说是天助。

孙桓还像是没事儿人一样,都过去这么久了,依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越品味越觉得自己是个人才。

直到探马回报,吴班的十万大军,已经从西侧赶来,孙桓这才如梦方醒,发觉上当了。

此时再想移兵北岸,为时已晚,孙桓驻扎的地方,又没有大的城池,他只能召集大军,列开阵势,准备正面迎击吴班的大军。

“报!大都督陆逊派人送来书信。”一名侍卫进入大帐之内。

“呈上来!”孙桓烦闷的应了一声,他始终对陆逊这个白面书生没什么好感,不就是设了一个计策夺了荆州嘛,这点功劳就成了大都督,不只是自己不服,很多人都气不过,只能说兄长孙权的判断力很有问题。

陆逊在信中提醒孙桓,夷道乃是战略重地,莫要与吴班正面交锋,保住战船,直接退回夷道坚守即可。

“若此退兵,岂不让吴班耻笑,陆逊着实小瞧于我!”孙桓将书信扔在一边,改变了主意,坚持要跟吴班在陆地上大战一场。

一个时辰后,吴班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西边杀了过来,见孙桓已经有所准备,吴班喝令大军停住,两军呈现对峙的场景。

“何人敢去挑战吴将?”吴班环顾四周,高声问道。

“末将愿往!”张苞应了一声,挺起丈八蛇矛,冲到了两军阵前。

张苞也是个急性子,吴班还没答应,唯恐张飞后代有闪失,连忙低声吩咐副将,若有不测,定要救援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