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页

“若人质受到胁迫,自然是百依百顺!”曹真直着脖子辩解道。

正在争辩之际,又一个消息传来,函谷关附近,发现了九原丢失的船队,全都完好的停泊在岸边,而且,还捡到了一些车辆。

这些车辆也是王宝玉从欧斯大军那里夺来的,有着显著的异国特征,这一切似乎都在彰显,西部极远的那些国度,开始觊觎东方的三国。

“圣上,此事非同小可,当立刻查清原委。”曹真道。

曹叡有些恼羞,函谷关距离洛阳不远,这些蛮夷的胆子也真够大,仅凭千人还想做出何等举措,难道都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神兵吗?!

其实曹叡还真猜对了,不过他没有相信自己的直觉,而是立刻吩咐道:“太尉,大司马、你二人火速派人四处探查,但有蛮夷长相之人,立刻予以抓捕。对于顽强抵抗者,一律处斩!”

二人立刻叩首领命,曹叡想了想又道:“命长安司马懿,立刻发动属下,调查此事。”

魏国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抓捕行动,那些长相有些另类的百姓,无一例外被受到了严厉的盘查,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司马懿接到了消息,眉头微蹙,若是大秦仅仅来打探军情,又怎敢孤军深入,简直是不知死活!于是司马懿立刻亲自带人到函谷关查看了现场,通过分析战船上遗留的食物残渣和生活物品,他基本可以断定,这就是汉人所为,根本就不是什么大秦来犯。

何人有这般能耐和胆量,司马懿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然而遇到这种悬而不决的事情,总会和一个人有关!司马懿脑海中跳出了一个让他恼羞又无奈的人物,正是王宝玉。

先前听说王宝玉从海上去了极北之地,却不知道何等目的,司马懿对此高度关注,但也没有收到返回的消息。以司马懿对王宝玉的了解,此人向来不按常理出牌,说不准就敢直接通过魏国领地。

司马懿越琢磨越觉得像是王宝玉,又派人探查了附近的山路,找到不少人踩马踏的痕迹,看方向正是绕过函谷关,直奔南侧而去。

司马懿仔细看了看地图,最终判定,这支队伍的最终目的地,正是上庸。

“王宝玉,好生了得啊!只带着千人便能穿过魏国领地,真是妖孽!”司马懿自言自语,立刻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给曹叡。

“启奏圣上,以微臣之见,并无大秦来犯,杀人夺战船者,或是北归而回的王宝玉,至于其独特装束,不过混淆是非,一切还请圣上定夺。”

曹叡看了司马懿的密信,吃了一惊,回头想想,还是司马懿这个结论更令人信服,之前王宝玉确实说过要去北边的,还和自己商量过途径魏国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