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页

然后司马懿又拿出几套还未成熟的方案,都是草稿,但是上面的圈圈点点足可以证明他每日每夜的研究应对策略。

曹叡对司马懿的表现非常满意,大赞他恪尽职守,又封司马懿为大都督,答应回去继续增兵,抵御诸葛亮的进攻。

曹叡停留了一天就离开了长安城。司马懿只留下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个儿子,谎称家眷思念故土,加之在此水土不服,望圣上垂帘,允许其余家眷虽御林军返回许都。

司马懿还说,自己依旧每日忙碌,眼皮底下也管教不了几个儿子,作为父亲十分失败。曹叡当然是点头答应,还说一定会照顾好他们,还会给几个小公子找最好的老师,让大都督安心。

等曹叡一行离开之后,司马师恼恨的说道:“父亲,圣上分明疑我等父子,才有这试探之举,着实可恶。”

“清者自清,谨言慎行,方为长久之道。唉,曹公啊,一切皆因你而起。”司马懿感叹道,正是曹操那句狼顾之相,让他一直被怀疑若干年。

因为司马懿的多数家眷都控制在曹叡手中,所以檄文之事也逐渐淡化,朝中再无人提及。诸葛亮的离间计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让司马懿真正掌握了兵权,这不得不让他暂时放缓进攻曹魏的脚步。

王宝玉还在计划西征寻宝的事情,通过这次远去北海,让他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千余人的远征军还是太少,被匈奴几万人追的屁滚尿流,险情不断,根本无法做到真正保全。

范金强也向王宝玉汇报近期进展情况,说是已经挑出万名精锐将士,王宝玉摇摇头,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范金强则表示那就放大范围,在整个荆州军中进行筛选,确保王宝玉用兵保障。

这天,陌千寻进来说道:“宝玉,诸葛亮移兵汉中,似要北伐,我等可否相助?”

王宝玉微微叹息,如果他出兵帮助诸葛亮,任凭司马懿多么牛叉,胜利的希望也不大。但是,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历史将会被改写,九死一生四处寻宝想要回家的愿望也随即泡汤。

“蜀中的兵力不弱,咱们还是不要掺和了。千寻,我最近想要再去西面一次,路途遥远,你帮我安排一下,准备两万匹上等战马,还有士兵们一年所用的物资。”王宝玉道。

“刚从北面回来,就要西去吗?”陌千寻略感意外,觉得王宝玉的步伐走得快了些。

“恐怕这也是我的宿命吧。”王宝玉微微叹了口气。

战马相对当下的每个国家而言,都是紧缺的战略物资,造价不菲,王宝玉一张口就是两万上等的,这让陌千寻感觉有些吃力。略微思索了一下,陌千寻还是点头,道:“我会尽量安排,此次西征,怕是要经历若干蛮夷之族,千寻愿一同前往。”

“千寻,咱们这块地盘离不开你,还是不要去了,不管是否成功,我一年差不多就能回来。”王宝玉没有同意,曹叡说得很好,三年不打仗,事到临头,能否遵守诺言还不清楚,家中当然要有主持大局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