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页

诸葛亮的信到达宛城之时,孟达看了之后,仿佛春风吹皱了一潭死水,心思很快就活络了起来。诸葛亮素有公正之名,在信中也强调说昔日过错都在刘封,跟他无关。所以,孟达寻思着,要是重新回归蜀汉,或许再不用如此提心吊胆的活着。

孟达反复思量了几日后,决定重归蜀汉,反正已经被圣上怀疑,早晚也将死在佞臣之口。于是,孟达给诸葛亮回了一封信,愿意率领宛城五万将士重归丞相帐下听命,届时丞相起兵伐魏,他愿意打头阵,直取洛阳。

收到孟达的信,诸葛亮眉头舒展,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看来马谡说得不错,孟达就是可以招降,如果以宛城作为据点,一马平川,攻取洛阳,光复汉室,指日可待。

诸葛亮一边命人整理兵马,准备出兵,一边再次派人给孟达送去了一封信,宛城非同小可,绝不能出一差二错。

“得公之书,足知公忠义之心,不忘故旧,若成大事,公将是汉朝中兴第一功臣,无人可及。然此事机密,莫要轻易托人,慎之!”

诸葛亮言辞恳切,孟达见信大喜过望,只想着成为蜀汉第一功臣,却忘了诸葛亮最后一句的警告,当晚喝多了酒,跟小妾欢愉之时,兴头上就把这件事儿说了,承诺以后让她做一品夫人。

小妾又告诉了她的兄长,而此人正是被司马懿收买的,他急忙出城,火速将此事告诉了司马懿。

“孟达要反,必诛之!”司马懿大怒道。

“父亲,儿臣有一计,可兵不血刃,杀孟达以除大患。”司马昭进言道。

“吾儿不妨说来。”

“我军若大举进军宛城,孟达必率众抵抗,届时必有损失。有道是兵不厌诈,我听闻孟达贪财,可封赏金银,诈称圣旨来到,令孟达出城接旨,杀之甚易。”司马昭详细道明自己的计策。

“我儿能如此思虑,为父倍感欣慰,司马家族后无忧也!”司马懿不禁赞了一句,觉得孩子这次真得长大了。

司马懿采纳了儿子司马昭的计策,秘密派出一行人员,乔装成曹叡使臣的模样,前往宛城,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启动了五万兵马,秘密出发,跟在了后方。

打扮成宣旨宦官模样的却是司马懿的近身侍卫之一,名叫申猛,此人有一项绝技,那就飞刀,速度极快,杀人只在瞬间。

孟达对这一切毫不知情,静候诸葛亮出兵来宛城,届时开城归顺,率军攻伐洛阳,成为蜀汉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