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页

王宝玉的表现让司马懿感觉害怕,以前的王宝玉从不追赶,曹氏三代也包括司马懿本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机遇,天下人都信了,王宝玉并无称霸之心。但是现在却不同了,王宝玉刚西征回来便亲自督战,而且一路追来,大有赶尽杀绝的意图。

司马懿暗自感叹,人的野心都是会膨胀的,也包括王宝玉。曾经那个不图名利的王宝玉正在发生悄然转变,接连的辉煌成就以及手下的怂恿,都会让他得意忘形,天知道他进一步会有何举措。

司马懿看得并没有错,王宝玉回家的决心成了一种固定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惯性,觉得就应当这么做。甚至潜意识里都在排斥乾坤大挪移阵法的成功,这是王宝玉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

作为魏国的南部临江战略要地,竟陵城建设投入不小,十分坚固,城墙高达三十米,护城河深过二十米,如果正常攻打,只怕几十天也未必会有效果。

扎下营寨后,王宝玉和陌千寻等人立刻开始研究攻城之计,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司马懿城外驻军两万,自然有其深意。

通常情形下,要想围剿对方一支队伍,至少要有对方两倍的兵力才行,而如今双方兵力悬殊并不算太大。

此时发动进攻,潘遂和司马昭的队伍必会前来捣乱,势必影响攻城的进度,如果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王宝玉相信,这家伙一定会毫不留情的进行最猛烈的反扑。

所以,要想尽全力而又不受干扰的攻城,首先还是先要去掉司马懿安排在城外的两支队伍。综合其中利弊,陌千寻赞同了王宝玉的想法,暂时不去管竟陵城,调动所有兵马先去打司马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爱子,人心都是肉长的,儿子的安危不会让这只老狐狸置若罔闻,只要司马懿方寸一乱,那就有可乘之机。

竟陵北五里有一条不大的山脉,名叫落英山,山如其名,砂砾结构,生长着一些抗旱的树木,每逢秋季,山上就会被落满了枯叶,眼下这个季节,却早已被大雪覆盖。

司马昭只率领一万人马,攻打起来应该不难,但是,司马懿的三万大军随时都能出城去救援儿子,从后方攻击荆州兵。

司马懿当然不想儿子亲自领兵,只不过实在是无人可用,不得已而为之。之前所带的三员战将,薛则在江上被飞云鼠所杀,董禧在江夏又被提普灭掉,潘遂还要驻守西侧,司马师的武功犹在司马昭之上,但眼睛又受了伤,所以只能派出司马昭。

司马昭对于能够带兵感觉还很兴奋,司马懿则一再叮嘱他,且不可将队伍扎营在山上,一则要防备火攻,二则山上无水,可能会被人困死。

司马昭也经过了仔细分析,将一万兵马分成了五队,各有两千人马,分别列队在几处山谷中,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一处有难,可以快速朝着另一处转移。

司马懿知道王宝玉一向喜欢暴力攻城,进城之后,立刻吩咐人搬运巨石,将东侧和南侧的大门堵死,然而他又算计错了,荆州兵根本就没有攻城,反而掉头朝北而去。

“天杀的王宝玉,竟然要对我的儿子下手,快快传令潘遂过去支援。大军整肃起来,时刻准备出城。”司马懿得知了战报,顿时慌乱成一团,王宝玉根本不按照常规出牌,兵力占优,哪有不占据城池,先去打外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