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3页

“龟兹愿为属国!”

随后,三位使者纷纷从怀中掏出了礼品单子,上面的礼物虽然不算丰厚,但却极具西域特色,对于内地而言,也是难得之物。

曹叡简直心花怒放,一时间都忘了追责司马懿,连忙吩咐设下酒宴,款待三位使者。

西域各国原本就对内地群雄林立的状况不熟悉,正好在沿着玉石之路前来的途中,在长安这边遇到了带兵归来的司马懿。

第1895章 三国使者

狡猾的司马懿顺理成章的将这几位使者以及所带的东西一起弄来了,一路上连哄带吓,三位使者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住小命回去复命就行,也就听了司马懿的安排。

酒宴之上,曹叡听到了很多关于王宝玉的神奇故事,唏嘘感叹外加艳羡,捡便宜的事情他当然不会放过,甚至宣称王宝玉就是皇叔,是他的叔父,厚颜程度也令人咂舌。

使者们都是小国家的人,弄不清中原乱七八糟的群侯割据局面,虽然置疑汉兴王为何是魏国的皇叔,但是王爷不是皇帝的大致意思他们还是懂得的。

不正式签订了归顺大魏的协议书,恐怕也走不了,三位使者最终还是顺从,只要拿回去一份协议,谁还能来这里查验真伪,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高皇帝远。

曹叡开心无比,觉得国家的疆土得以扩大,乐得忘乎所以,甚至有了一种错觉,顺手牵羊都能得到三个小国,跟王宝玉搞好关系还真是好处多多。

司马懿拦着几位使者,算是功臣,将功补过,曹叡没有再计较,还是让他重新去往长安,大都督的职务却没给他。

司马懿自然不会表现出任何不满,走得比兔子还快,立刻率领大军离开了洛阳,一点不含糊。而曹叡送走三国使者之后,召集近臣,开始商议关于竟陵的事情。

“王宝玉提出竟陵不驻兵,开放贸易,不知诸位意下如何?”曹叡将王宝玉的信传了下去,凝重的问道。

“圣上,臣以为万万不可,王宝玉诡计多端,此事名为开放竟陵,实则竟陵还是落在他的手里,若无竟陵,将再无牵制荆州之地。”太尉华歆跟王宝玉不睦,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

“臣也以为,王宝玉南伐北上,东征西讨,一刻未停,野心昭然,此事尚需斟酌。”司徒王朗附和道。

曹叡没有吭声,等着不同的声音响起,太傅钟繇应愿出列,对此赞同的说道:“二位此言差矣,臣以为此事可行。王宝玉逼退我军,竟陵唾手可得,如此商议,足见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