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7页

王宝玉想起了樊玉凤,她可算得上是经济学家,但樊玉凤最近身体不好,身体又有残疾,竟陵初建,问题颇多,实在不忍她太过操劳。最为关键的是,女子任三方合作的竟陵太守,只怕是会引起另外两方的反对。

最后,王宝玉还是想起了一个人,回来后一直没有见他,正是曾经的凉州刺史孟建孟公威。

去年逼迫孟公威投降,他一直跟随石广元在樊城,生活的倒是无波无澜,悠闲自在,但这样一个人物,不给他安排点大事做,那还真是屈才。

众人对王宝玉的提议表示赞同,孟公威能做凉州刺史,想必管理一座城池,自然是不在话下。

王宝玉立刻吩咐下去,派人到樊城将孟公威请来,上任竟陵太守一职。

孟公威从凉州归来之后,闲来无事就跟石广元下棋,畅谈天下大事,因此,他也对王宝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论起天下明主,王宝玉绝对堪称第一。

王宝玉西征一去就是一年,回来后忙碌个不停,孟公威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被王宝玉给淡忘了,今后的日子就要这样过下去,无官也无事。

年岁已高,孟公威难免失落,虽说偶尔也帮衬着石广元打理些事务,没有正式官职,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心劲不高,快要闷出病来。但是,随着彝陵的信使来到,沉寂的日子被打破了。

“恭喜公威,我早便说过,宝玉绝不会让你闲着,定然有大事儿安排,我这里提前给你贺喜了!”石广元喜气洋洋的拱手道。

“彝陵人才济济,却也不缺公威一人。”孟公威谦逊道,心里自然不平静,有事情做当然是好,也能体现出个人存在的价值。

“宝玉向来人尽其才,公威一定大展宏图。”石广元道。

“只要能为宝玉分忧,能为天下谋福,如此便足矣。”

打点行装,孟公威带着家人,离开了樊城,赶往了彝陵。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彝陵,城内的繁荣程度,还是大大超乎了他的想象,曾经卧龙岗那个小书童,居然有这样一片江山,堪称奇迹。

含章楼的大厅内,王宝玉正笑眯眯的等着他,孟公威一进来便大礼参拜,王宝玉连忙摆手,都是老相识了,根本无需这么客气。

“公威老矣,本不愿再做官,既然宝玉赏识,愿效犬马之劳。”孟公威事先表明了态度,同时激动的等待着公布上任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