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1页

“此地设立关隘,定然考虑到此事,城中必有备用水井,此计怕是难以奏效。”姜维冷静的分析道。

关兴想了想,又道:“或可再度堆积石山,朝着关内放箭,压制其兵力,强行夺关,如此折损势必减少。”

“箭支有限,若一时不能攻下,却被城中兵马所得,反令我方损失更大。”姜维摆手,还是不接纳这个建议。

“我愿为先锋前去叫阵,引对方出城?”关兴不甘心的又建议道。

“只怕是武都早就做好打算,守城不出,意在消耗我等。”姜维将关兴的主意全都否决了,在他看来,战场之上不能太讲情面,害人害己。就像是张苞,为了照顾他的情绪令其探路,结果险些酿成大错,姜维决不允许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关兴深感遗憾,讪讪退了下去,又觉得姜维做事儿畏首畏尾,还有些刚愎自负,这个时候就该集思广益,召集众人商讨个好主意,光靠着一个人的脑袋想,毕竟是有限的。

本是来痛痛快快的打仗,现在却指挥士兵搬运木材,关兴自觉大材小用,不禁怀念诸葛亮和王宝玉,要是这两个人在此,一定会有妙计夺下关隘。

小河穿行武都城而下,因为怕水内污秽,姜维的兵马是不用的,将士们饮用的都是另外一条河水。

关兴离开之后,姜维看着地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关兴的计策虽然没有被采纳,却提醒了姜维,他突然脑中灵光一现,终于想到了一个夺取武都的绝妙计划。

随后,姜维又把关兴叫了过来,让他带领两万人马,绕行到武都西侧的山上,开挖一个方圆上千米的深坑,设立围墙,阻断并蓄积河水。

关兴大乐,自己的计策终于被采纳,但他还是不明白,挖坑筑墙的做法太麻烦,直接将河水改道岂不是更容易。

姜维并不解释,让关兴照做就是,关兴领命而去,带领大军找到了河水的源头,夜以继日的开始了工作。

河水断流,立刻引起了苏颙、孙礼的警惕,因为兵力太少,也不敢去阻止。不过这个举动在二人看来,还是徒劳无功,城内尚有几眼水井,足够将士们饮用,坚持个一年半载没有一点问题,等到井水枯竭之时,援军早就赶到,哪里还容得姜维在此撒野。

姜维又派出陈戒,率领两万人马,跟上次阴平关的做法一样,用大量石块,堆砌成一座石山。

将士们干起这活,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效率不低,看起来情形和阴平关一样,但细微之处还是有所不同。这次的石山正好堆在小河流过之地,随着石块的不断向下滚落,渐渐将城墙的出水口给堵得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