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4页

待到郭淮的大军来到,蜀军的攻势突然减弱,竟然迅速退了回去,顿时让司马懿有点不明白诸葛亮到底想干什么,一般情况下,应该一鼓作气才对。

就在这时,蜀军中来了一位信使,说是诸葛丞相给大都督送来一封信。司马懿脸色铁青的急忙将信拆开,上面并没有文字,只是画了一只山鸡,得意非凡,活灵活现。

司马懿一头雾水,反复看着这只山鸡,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儿,大呼不妙。

山鸡有个特点,遇到危险的时候,通常会把头扎进草丛里,认为自己看不见,别人也看不见它,这就叫做顾头不顾尾。

“诸葛孔明好生狡猾,上邦必然失守也!”司马懿大叫一声,眼前发黑,拼命稳住心神,命令全体大军,放弃营寨,兵分两路,一路大军由郭淮带领,火速撤到陈仓附近挖沟筑墙严密设防,一路大军跟随自己,撤回天水城。

有句话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司马懿的这个做法,就是最鲜明的写照。

由于司马懿撤走了西部防线,刚刚退去的蜀军立刻卷土重来,原本王平率军攻打上邦十分辛苦,由于蜀军的大批进入,反倒是在诸葛亮大军的帮助下,最终占领了上邦。

司马懿对此懊悔不迭,到底中了诸葛亮的圈套,倒是输得心服口服,不禁感叹,诸葛亮的智商远在他之上,而且做事沉着冷静不冲动,所以今后要更加小心行事。

第2100章 过河拆桥

司马懿本来就能忍,只要圣上不急,其余人急死都没有关系。仗着邓艾送来的军粮,司马懿甘愿做缩头乌龟,坚守天水郡不出。

诸葛亮没有沿着上邦这边的路线直接去攻打长安,反而命令大军将天水郡死死的围住,绝不能走了司马懿一兵一卒。

诸葛亮认为,司马懿在天水拥兵不少,如果此时继续向西进攻,遭遇郭淮的大军阻截,而司马懿及时出兵,蜀军势必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

因此,诸葛亮决心先拿下天水郡,再缓图长安,稳扎稳打,也十分符合其本人的做事风格。

很显然,这跟陌千寻大进大出的犀利风格不一样,和当初二人策划的作战方案大相径庭。如果诸葛亮率军继续快速追击郭淮,历史将如何发展无人可知,也许刘禅后人篡写史书,把他写成英明圣主也难说。

但有一点却不容怀疑,诸葛亮围攻天水的决定,错失良机,铸成了莫大遗憾。被层层包围的司马懿也暗自松了口气,实在是好险,如果长安有危险,自己作战失利,那就是罪魁祸首,千刀万剐凌迟处死都不为过。

而眼下这种情况,虽然也不是最好结局,有可能被困死在天水郡,但令司马懿安慰的是,这样是为国捐躯,等于给后世子孙留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