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2页

随后,王宝玉给曹叡回了一封信,允许他回到洛阳,重新设立小朝廷。不过,抓走的那些人暂时还要留在彝陵,后廷中的嫔妃都是红颜祸水,也一并带走,以后不许再铺张浪费,只图个人享乐。

处理完这些后,王宝玉吩咐带上皇帝的玉玺、兵符和投降书,带领所有兵马,离开了洛阳城,朝着彝陵返回。

曹叡接到了王宝玉的信,欲哭无泪,王宝玉算是开恩了,可是也很过分,竟然把精挑细选取乐的妃子都给带走了。

不要说是异姓叔父,就是亲爹也没这么办事的吧?

哎,龙搁浅滩遭龙戏,谁让咱实力不如人呢!

曹叡带领大臣们,垂头丧气的返回了洛阳城,无奈撤去了龙的图案。

直到有大臣安慰曹叡,魏王也不错嘛,跟当年他的爷爷曹操一样,曹叡这才高兴点儿。自我安慰,太祖都是如此,将来九泉相见,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孙儿我不过又回到起跑线而已。

文臣主和,曹叡手下也不乏试图复辟的忠勇之士,多次建议重夺江山,却被他坚决否定,不能再折腾了,这还是看在母亲的面子上,不然的话,只怕命都要没了。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王宝玉信任他的程度,还不如刘禅,长安、宛城、汝南等地,依旧牢牢把持在荆蜀联军的手中,曹叡岂敢轻举妄动。

又是秋季,王宝玉重新回到彝陵城,望着桌案上的两枚皇帝玉玺,颇感无趣。

是否攻打孙权,此时确实有些犹豫,闹腾了这么久,确实惊动了天帝,但是,情况并没有实质的改观,天帝也不曾派来任何人谈判,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或者说还没把王宝玉放眼里,根本不曾想过?

天帝没动静,不代表百姓没想法。

荆州大军接连取胜,逼迫两任皇帝退位,占据了五分之四的江山,极大鼓舞了众人的士气,民间百姓已经认定,王宝玉就是皇帝。

陌千寻、贾织纲等人的态度一致,既然打到了这种程度,就要实现天下一统,不能放任吴国朝廷的存在。

王宝玉对此始终没发表最终的态度,他必须要仔细考虑好下一步的举动。孙权不同于刘禅和曹叡,江东拥有长江天险,政权建立已久,其稳定的程度,也不是这两个朝廷能够相比的。

还有孙权何人,宁为玉碎,骨头硬得很,真要攻破江东,多半也是鱼死网破的下场,兄弟情义荡然无存,与孙尚香之间也会生出难以愈合的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