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5页

众人散去之后,王宝玉留下了胡昭,说道:“老胡,这事儿也就咱们两个能办。不过逐一救下百姓不太现实,最便捷的方式,还是拿住说话管用之人。”

“我知宝玉之意,潜入城中,逼迫全琮放下百姓。”胡昭道。

“嗯,今晚咱们就出发,我总有一种感觉,全琮此人胆小怕事,但不至于脑袋被驴踢了,想出这么低劣卑鄙的手段。”王宝玉道。

“这主意是否来自全琮,无关紧要,关键是全琮应允了此事,便是天良丧尽。”胡昭道。

天色渐渐黑了,王宝玉坐上赤炎鸟,胡昭陪伴在身边,从空中朝着武昌城飞去。

虽然大军已经撤退,全琮似乎并没有放松警惕,百姓和孩子还在那里,尤其那几个孩子,因为悬挂的时间太长,身上都出现了浮肿。

此时还不是救孩子的最好时机,王宝玉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开始低空飞翔,寻找全琮的下落。

胡昭也放开了灵识,查看周遭的情况,一直忙乎到半夜,几乎每一处民宅都探查遍了,还是不见全琮的影子,倒是听到很多百姓的哭声。

亲人们在城墙之上,生死一线,百姓们岂能不伤心?如此无道之举,自然是不得民心。

“此人定然藏在地下。”胡昭道。

“他接受了朱桓的教训,吓得不敢露头,生怕被我们直接抓去。”王宝玉道。

“弄出些动静来,定然有人找他汇报。”胡昭道,随即一抬手,一道火光冲向了一处空着的民宅,瞬间燃起了大火。

发生了火灾,立刻有巡逻的士兵过来救火,还有两人颇显得犹豫,窃窃私语,就在这瞬间,胡昭探查出这二人的心思,嘿嘿冷笑道:“我已知晓全琮藏在何处。”

随后,胡昭朝着一处不起眼的民宅而去,王宝玉紧随跟上,小院里显得格外安静,但是,明显能发现屋内不是百姓,而是几名士兵在走动。

胡昭来到院落里的一棵大树旁,微微一抬手,一处石板就无声的被掀翻开来,现出了一处幽深的甬道,还有一级级的台阶。

王宝玉跳下赤炎鸟,立刻走了下去,半晌之后,出现了一处铁门,缝隙中还透出烛光。空气里夹杂着酒肉的香气,外面百姓水深火热,全琮倒是依然不忘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