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他刚上任,还不懂内殿直这支军队平时都要干些什么,近期如何安排诸事;不过没什么关系,反正内殿直不止他一个管事的,先在王审琦跟前干,熟悉一下状况再说。

内殿直一干武将在官署里先碰头,王审琦叫官吏记录到场的将领名字,然后在前面说了一通话……这便是内殿直的点卯。点卯后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主将、副将和诸将一起检查确认拿到的军令真伪;一般的军令无所谓,如果是调兵令必须严谨对待。

郭绍觉得武将们办事倒比较干脆,没多少形式过场。

接着东西四班的指挥便先走了,去内殿直驻地的校场清点各自的人头。王审琦带着郭绍等人,在官署内磨蹭了好一会儿,这才不慌不忙地去校场。

……郭绍想起了以前还是十将的时候,便是在校场列队,各级点好人头上报。现在的处境不同了,他是和都使王审琦等一起,等着下面的清点人数;但现在郭绍基本可以猜到校场上那些将士在干什么。

大伙儿忙活了一上午。郭绍等就和以前见到的高高在上的大将一般干法,骑着马在校场上兜一圈,看看大概人数和上报的人数差不多,就了事。然后宣读上峰的军令,都使王审琦再下几道命令,分配好将领、各班各都的驻守换防和训练诸事……散伙,各回各营。

至于什么上朝,议论军国大事?压根不用管,还轮不到郭绍头上,只管领殿前司的命令就行,上头说什么就干什么。

因为这几天是全部禁军整顿的日子,侍卫亲军、殿前司诸将要来,将士们会全部在各军营中呆一段时间;所以郭绍认为赵匡胤也在殿前司官署或某处军营。

那件事,与其在背后捣鼓,不如直接找赵匡胤……郭绍从士卒到将领,在这个时代混了几年的武夫,已经习惯了简单粗暴又直接利索的处事风格;反正躲不过去、就早点面对,爱咋地就咋地吧!

第四十四章 不同的轻松

公家提供午膳,郭绍吃了饭就试着打听赵匡胤在哪里,终于听说他正在殿前司衙门议事。

他被告知不准进大堂,但是立刻就听到里面声如洪钟的大嗓门,赵匡胤的声音:

“官家对诸大臣说了,高平之战不靠人多,全仗少数能战之军力挽狂澜!所以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官家体恤百姓疾苦,又说一百户民,才勉强可以养一名甲士;甲士越多,给天下百姓的负担就越大。”

“一百户人的民脂民膏,才养一名甲士,若这名甲士不能捍卫家国、不能上阵派上用场,拿他何用?当今之要务,必须整顿禁军,把那些胆怯怕死的、身体老弱的、懒惰散漫不守军纪的士卒都淘汰掉,提拔身强力壮、弓马娴熟、善用兵器的精兵,成为‘上兵’,国家供给甲胄兵器和粮饷;被淘汰的那些弱兵,变成‘下卒’,让他们去屯田,平日种地,战时调用辅助主力作战……”

里面“开会”开得没完没了,郭绍心情急切,想今天下午就把事情问清楚……如果不等着,万一赵匡胤这边会开完了,又有别的事呢?索性再等等,在大堂外慢慢领会中央的治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