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之前郭绍本来就领过王审琦的人情,一时间大伙儿客客气气的,又叙了一番同僚之谊,气氛十分温和。

就在这时,忽然营房外面嚷嚷起来。王审琦便对侍从道:“谁在军营前大呼小叫,去看看。”

不一会儿,侍从便回来道:“外面有个人,说要见郭虞候,不见就不走……咱们的人不敢动粗,因为他自称是枢密院王溥往丞相之子。”

“咦?”王审琦顿时转头看向郭绍。

第五十二章 喧哗军营

【郭绍做过的十将、都头都是禁军正规军的职位,但晋阳回来升的“内殿直”就不是常规编制了。

五代十国时期的禁军比较混乱,到了后周,禁军主要就是“两大系统”、“四大主力”。两大系统是指殿前司和亲军侍卫司,其中殿前司和皇帝更亲近,属于内围组织;侍卫亲军司虽然名字听起来好像很亲近,实际已属禁军外围组织。殿前司兵精;侍卫亲军司大体人数多。

四大主力是指:殿前司下设的小底军(后改名铁骑军)、控鹤军;侍卫司下设的龙捷军、虎捷军。

四支军队的编制形式相仿,一支军队通常有左右厢;厢下面是诸如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这样的军,各厢的军数各不相同;军下设指挥(一指挥五百人),一个军根据规模有五指挥、七指挥、十指挥三种;一个指挥五都,每都一百人;一个都四个队,一队二十余人;一个队四火,一火五六人。

在编制的基础上,相应的指挥官是:厢都指挥使(一厢)、军都指挥使(一军)、指挥使(一指挥)、都头(一都,骑兵叫军使)、十将(一队)、火长(一火)。六个等级。

……郭绍做过的十将就相当于一队的队长,后来做了短暂的都头,就是百夫长。晋阳回来后,他升内殿直都虞候,这个官职就不属于正规军军职了。

负责宿卫值守的几支兵马隶属殿前司,不是军队主力。它们是内殿直、外殿直、诸班军。

这些人马的编制和正规军不一样,内殿直下面的四个班,人数都不多,算不得一支军队;不过能做这些值守将领的,多半都很有前途,因为不得信任的将领是不可能让他值守宿卫的。

……接着,郭绍马上要调任的虎捷军职位,则重新回到了正规军编制体系。“虎捷军左厢第一军第二军都指挥使”,意思便是同时拥有第一、第二军的兵权。

现在郭绍和年初做十将的时候比,就是从第二级升到了第五级。

虎捷军属于侍卫司的军队,郭绍打听了一下,左厢第一军有七个指挥,第二军是五个指挥,一共十二个指挥。总兵力六千人左右,现在他的兵权已经有些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