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就在这时,忽然门外来报,一名小将送上书信。郭绍扯开一看又传给部将。

李处耘看罢皱眉道:“赵晁军粮不足,想就食于寿州城……末将认为,不能让他进城,可以从寿州调运一些储粮先运给他。”

郭绍以为善,当即下令道:“派人去见赵晁,命令他五日后开拔,军粮我会帮他解决。严令赵晁绝不能滥杀淮南军民,否则决不轻饶!”

一个部将又进言道:“末将有一言。赵晁和赵弘殷是世交,又是家门,据说交情很好……”

郭绍对赵晁不熟,但对赵弘殷是如雷贯耳。

对赵晁的印象只停留在高平之战前夕,赵晁当时在控鹤军做将领,在皇帝亲征的路上、进言不可轻易决战,结果被关在路上的一座城里,周军班师回朝时才被放出来……郭绍认为此人很不善于把握机会。

高平之战多好的机会,什么内殿直里一个姓马的一个小卒都直升了;赵匡胤等人更是如乘云端,一步登天。连郭绍这种在十将和都头之间徘徊的底层将领、都因此战爬起来。而赵晁是高平之战前就能在皇帝跟前说得上话的人,居然混到现在反而成郭绍这等人的下属了。

而赵弘殷之所以如雷贯耳……他是赵匡胤的亲爹!不过现在赵弘殷的儿子更出息了。

郭绍对虎捷军右厢都校赵晁没好感,但暂时没办法,也不愿意与他结怨。

……

请功升迁的名单报到了李重进那里,郭绍早料到这厮不会那么便宜自己。

果不出其然,三天后,大军刚要开拔,李重进派来了二十几个武将!领头的拿着侍卫司的任命状,说道:“奉侍卫司马步军司之命,前来任职。”

郭绍恼怒道:“虎捷军有功将士的任命状呢?”

来人道:“军都校、副将的任命需要上呈枢密院复核,然后侍卫司才能决定。指挥使一级的人,李大帅认为郭都使任人唯亲、夸大军功,不能升迁。”

“那你们有啥军功?”郭绍当着几十个左厢将领的面大怒。

众将见状都是愤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