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页

郭绍慢慢理清了其中的关系:嘲笑蜀国人不是男儿,这本身就是一种以征服者为立场的人才能有的思维;如果蜀国人自己这么说就不太合理了。特别花蕊夫人刚才的一番话表现出来的心思,更不可能出自她之手。

他恍然大悟,心道:难道这首诗是伪作?

难怪文采以香艳、清丽为风格的花蕊夫人,突然有这么一首风格遣词都大不相同的诗,特别突兀奇怪……最怪的不是风格,是格律。花蕊夫人很有文采,竟然写出一首完全不合格律胡闹的打油诗?

其中玄虚乍看是醒悟不透,但一琢磨……这本身就只有宋人才可能有的心态,所以“宋灭蜀”后出现一系列治理问题,导致后方叛乱四起。理念和用心就注定了的事,他们起初根本就没把蜀人当做自己人。(后周攻占淮南,也没那么得意洋洋。)

郭绍不得不质疑:这首诗是假借花蕊夫人之名的伪作?

第三百八十一章 在寒冬取暖

花蕊夫人拉紧自己的衣领,除了一头青丝和秀丽的脸,她又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忽然有点懊悔……为何要和郭绍说那些话,当着周朝主将的面,嘉奖那些与周朝为敌的将士?万一郭绍听了不高兴,今天来讨好他不就前功尽弃了?

或许郭绍对她太好了,或许她感觉他的亲切,所以掉以轻心,才把自己内心的话说出来。

若是换一个人俘虏她,疯狂地玩弄、羞辱她……刚才那样的诗,她也是可以委曲求全,忍受着屈辱写出来的。(所以郭绍认为不像是花蕊夫人所作,原因就在这里。)

花蕊夫人有自知之明,本来就出身卑微,现在又沦为了阶下囚。现在还有什么尊严可言,本来就是准备糟践自己来换取活命。

就在这时郭绍说道:“我为刚才那首道听途说的诗道歉。”

花蕊夫人顿时就惊在那里:“郭大帅为何要道歉?”

郭绍道:“我的想法是让蜀国人认同大周朝廷,尽快结束分裂心态。既然这样,就应该表现出诚意,不能让蜀人感受到亡国的屈辱……那首诗有害无益。”

花蕊夫人面有疑虑,郭绍又道:“夫人可以派人问问李昊,我大军主力都驻扎在城外,就是为了避免将士入城后看到这里富庶,约束不住劫掠。沿途州郡,无不秋毫无犯。”

花蕊夫人忙问:“宫里的嫔妃宫女,郭大帅打算放过她们?”

郭绍道:“等城内的蜀国禁军安顿妥当,便下令让宫女们都各自回家……但是皇城的财物要充公,不能让宫人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