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页

这个“指挥系统”,是几年前郭绍捣鼓的传令兵系统的发展进化版。南唐之战时,郭绍发现挺好用……与前期的制度比起来,从枢密院派遣官吏组成“江南前营军府”这个融入军队各阶层的幕僚团之后,下达军令更加正规、大量的书面材料保留,更是便于战后赏罚管理。

不过,兵权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决策者依然是主将,幕僚官吏、传令兵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主要是一个有效传递、备案的管理完善,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现在郭绍又有了新的设想。如果对幕僚团系统、武将进行权力分化,有军事才能的武将掌决策权,幕僚团掌执行权;部下只遵从幕僚团的正式军令,那么武将的兵权不是被限制削弱了?

郭绍急忙在纸上记录这个设想。甚至可以进一步完善权力分配,将幕僚团的执行权、军法赏罚权、兵器甲胄管理权、军需钱粮调度权等等各个分化,隶属于不同部门,战时再整合。如此一来,某一方势力想要单独控制军队、并发动战争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甚至对中央野战主力的军队,平时统兵、组织训练的武将,和出征带兵的武将都可以分开。等武将掌兵权出征时,部下不是主将平时拉拢的人,更难以簇拥武将谋逆。

……但郭绍很快又意识到,这种方法至少不适合眼下的形势。

他想起了一个典型的武将,史彦超。史彦超的骑兵在战阵上非常厉害,一向都是禁军的一把尖刀刀刃;但是,如果没有史彦超带兵,还是那些骑兵将士上阵,战斗力肯定是大打折扣!

郭绍看着茶盏水面微微摇曳的影子,一时间脑子里浮现出了很多画面来。

他是从小卒、低级武将一步步爬起来的,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战阵,缤纷的战场场面浮上心头。冷兵器战场,面对面厮杀,非常暴力野蛮,勇气和士气的作用很关键。

他仿佛置身于纷乱的战场上,头上尖利的箭矢在飞舞,面前拿着锋利刀枪的疯狂敌军,在人身上乱捅!不害怕、不想躲开逃跑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杀人的敌军迎面冲过来的时候。

枢密使王朴曾经在战役发生之后,到大战爆发的战场上组织人统计过死伤将士的伤口。确认了一件事,虽然有甲胄保护,但弩炮、弓箭等远程杀伤的人数,远比近战兵器造成的杀伤大;可是胜负的决定时刻,却不是远程,而是近战冲杀。而近战冲杀,最考验的就是勇气士气……想想那沉重的战马明晃晃的刀枪迎面冲来,和在马路中间要被车撞了一眼的心理感受,还能稳在那里决定拼命的人,不是随随便便能做到的。

这时候,带领士卒们的武将威望、能力尤为重要,熟悉的良将能给予将士们信任感和安全感。

郭绍现在真正理解“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在冷兵器战场上为何会让战斗力大打折扣了。

所以至少现在不能那么干,也不能把权力太过分散;否则会让军队和武将的行动呆板,缺乏灵活性……为了最大化地保障战斗力,郭绍打算不急着改变兵权结构,只对“传令兵”、“幕府”进行微调改良。

……

隔壁的一间房屋内,玉莲停下手里的针线活,抬头问道:“叫你留在阿郎身边服侍,你又跑过来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