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页

卢多逊看了一眼被搁在桌案上的高丽宝剑,躬身道:“陛下,高丽国似乎盛产宝剑。”

郭绍抬起头道:“哦?朕未曾听过。”

卢多逊道:“他们曾进贡辽国,送的也是宝剑。”

郭绍听罢知道卢多逊是话里有话,想借物发挥。便把火绳枪放下,饶有兴致地听着。

卢多逊继续道:“不过后来辽国把渤海国灭了,高丽便与辽国关系恶化。此因高丽国图谋渤海国久矣,并迁徙人口经营西京(平壤);不料辽国先下手,尽吞渤海国之地。辽国强大,高丽欲得渤海国旧地愈难,故愤恨契丹。”

郭绍点头道:“原来如此。”

当此时,辽国在幽州战败,丢失了幽云大片土地,但实力仍旧很大;有高丽在其腹背牵制,也有好处。

卢多逊道:“此番高丽国派使者来,请我朝出兵收复营州,共同合击契丹。以臣之见,高丽见辽军战败,再度窥欲渤海旧地,仍有野心矣。”

郭绍听到野心,又把玩着手里的火器,瞧了一眼桌案上摆着的海船资料卷宗,不仅露出了笑意:“各国国主意求自强,有进取之心无可厚非。

不过朝廷最近无意兴兵与辽国再战,卢侍郎可回复高丽国使臣,此事容后再议。”

卢多逊抱拳道:“臣遵旨。”

郭绍转身瞧了一番墙壁上挂的一副简略大图。最近因高丽使臣到京,他对高丽国的处境也有一些个人的理解。

这块地方在古代早期比较有空间,越到后面处境会越不妙。

隋唐之交时,高句丽是比较强盛的国家,肯定因为对隋唐边境已经有威胁,隋朝唐朝才会不惜动员大军几度讨伐。

但是唐朝以后,契丹崛起东北,一直威胁中原北方的草原力量也在冬移。不仅威胁中原,也在压缩高丽的空间。他们从此时起,面对的不仅是中原王朝,游牧民族也将成威胁他们生存的重要因素。

(等以后,牧猎民族的威胁继续在东边,高丽还会多一个日本国海上威胁,可谓被各种势力夹在了中间,能一直扛下去,也是挺顽强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