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页

不过航行还没结束,照大和商人的向导,船只还要沿着海岸北行,然后从九州、本州之间的海峡水路进入日本国内海,这样才能在靠近平安京的港口停靠。

沿途遇到了日本国的船只询问,使臣让向导翻译,又出示使节印信,被顺利放行。此时风小,航行速度慢下来,人们收了帆,用人力水轮带动船只,慢慢航行……许军的轻船很多不用船桨,直接用水车轮子为动力。

又过了好几天,张寅等人到达了淀川河口的渡边津(大阪港),然后遇到了日本国的官员,正副使及向导翻译换船跟着官员前往平安京。实际上平常张寅等人用不着翻译,日本国接待的官员会说汉语,他们的史册也是汉语写的,文官多少都会读写。

等他们到了平安京时,张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受,眼前的建筑布局,根本就类似图画上的唐朝长安!日本国的官员百姓服侍礼节,也隐隐有中原的影子。熟悉的感觉让张寅对日本国的印象非常好,他对正使道:“日本国是王化之地,以中原的规矩来办,此行应顺利多了。”

赵洪却不动声色道:“现在说还为时尚早。”

张寅拜道:“赵使君言之有理。”

赵洪等人被带着先在一个府苑里递交了大许国书,然后就被安顿下来,没见着日本国王。张寅发现此国官吏比较缄默谨慎,问的话一般都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倒是大和商人向导比较好相处,不过商人了解的东西太少,只能得到一些人皆知道的信息。

此时日本国主的名讳叫成明(村上天皇),在百姓中颇有美名,因为“天历之治”让国内国泰民安;不过实际掌权者并非国王,而是摄关大臣藤原实赖。

在等待召见的几日里,张寅常与向导和当地人交谈,将各种事记录下来。

他在卷宗里写道,日本国国主大权旁落,外戚藤原氏长期把持实权。拥有土地的“本家”、“领家”及公卿贵族居于平安京遥领封地,平安京歌舞升平,地方实际由庄田官和武士控制。

就在这时,日本国的一个官员到行馆拜访,自称参议小野好古。赵洪和张寅一起在客厅接待了这个参议。

小野好古是个身材矮小、面目清瘦的老头,不过精神很好,姿态也很端正。

随从的一个大和人用汉语道:“小野君是兵家,又善和歌,文武双全,昔日反贼藤原纯友叛乱(承平天庆之乱),全赖小野君出马平息。”

赵洪抱拳作揖道:“久仰小野将军盛名。”

小野好古的目光在赵洪身上稍作停留,却在张寅脸上顿了好一会儿,鞠躬用口音生涩但流畅的汉语道:“我国官吏若有款待不周之处,还清贵使多多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