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闲不下来

其实他们又何尝不知道多一大片国土的好处,但对海外不感兴趣是真的。若不是从台湾得了不少好处,只怕会更激烈些。

朱由检自然知道这些,所以才找范景文给他敲边鼓。马尼拉毕竟太远,就连大名鼎鼎的苏轼,最远也不过是被贬到了儋州,也就是海南岛。这一下放到几千里外的吕宋去做官,背井离乡,又水土不服,没人愿意去是正常的。

说是抗旨不尊的撤职,可也不能逮住谁撤谁吧?再说,强扭的瓜不甜,带着怨气去了为非作歹还不如不去。

所以朱由检想了个法子,用内阁辅臣的位置做诱饵,吸引那些有大志向的人去竞争,兴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不一定。反正最终入不入阁,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他这样想自然是没错,但对于朝中的大臣来讲就不一样了。

一些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进步无望的,都看出了此间隐藏的巨大好处。

第一,虽然远,但职位不低,甚至有极大可能会升官。

第二,新地方,若是能做出成绩,以陛下的性格,更容易得到重用。

第三,条件好,不光是各种福利待遇,一个机构的良好运转,必定要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与磨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往往有更多的空子可以钻。退一万步说,再苦能有多苦?还能苦得着他们这些人了?忍个三五年,说不定回来就有广阔的天空。

内阁传出来的消息让朝堂上下议论纷纷,有人愿意去,自然就有人不愿意去。

本就忙碌的内阁几人更加闲不下来了。

先不说当值时各种借机汇报工作的下属,就连回到家也得应付一个个揣着东西趁天黑上门的各种官员。

大肆收受贿赂的这些事儿,自然是不敢做的。

毕竟指不定自己身边哪儿就蹦出一只田尔耕的汪汪队。

但一些牵涉到人情层面的来往,往往难拒绝了一些。

为此,范景文专门开了个小会,开诚布公地商讨了此事,名言派去的官员一切以能力为主,但可以适当放宽条件。

朱由检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最终名单还是会呈到他这里。

但他等了几天没等到名单,却等来了英国公。

“陛下,听说您要往吕宋派兵?”

“有这事儿,不过郑芝龙那边的人手够用,怎么了?”

“京营的那帮小子闲惯了,我合计着拉出去再练练,别懈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