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开工

张国柱击掌而笑,开心地跪地朝京城方向磕了三个头!这头他是真心实意地替老百姓磕的,没想到修整河道不光有饭吃,还有钱领。这个真是太意外了。眼下陕西最令人苦恼的就是灾民。

他们一天两天饿肚子还行,时间一久,流民四起,犯罪事件大大增加,给官府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这下好了,只要干活,不光有饭吃,还有钱拿。而且河道修整好了,最终收益的还是百姓。

从新皇登极以来,张国柱一直没有机会进京面圣,在与京城任职的一些同年的书信往来中,了解到的尽是一些新皇残暴昏庸的信息。可从陛下以工代赈的举措上看,跟昏庸哪里沾得上半点边。

周堪赓笑吟吟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张国柱,大致猜得到他心中所想。

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一个昏君,可在他眼里,陛下就是一代明君。

陛下是一个务实的人,他不搞假大空的形式主义。

陛下是一个节俭的人,他让御膳房每顿饭都只做四个菜。

陛下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认为是对的就会去做。

可是有些人看不到,他们眼中只有争斗、官位、利益、集团。

他们只在意陛下是不是受他们的掌控,听他们的话。

他们聪明,睿智,满腹经纶,可这些才干都用偏了地方。

这一路很辛苦,但周堪赓不觉得辛苦。

一路走来,他见了更多民间的疾苦,看过更多悲惨的画面。

他开始明白,只有走出去、静下来、俯下身,才能知道怎么做官,做一个好官。

周堪赓与张国柱经过了两天激烈的讨论。制定了治理河道的政策。

眼下陕北地区干旱最为严重,流民较多。

把人员分配到每个府里去,实行分包制,逐级管理,京营士兵监工。

制定好方针后,轰轰烈烈地水利工程开始了。

招募工人的告示一贴出去,成千上万的难民蜂拥而至。

大灾之年,能吃顿饭都已经千难万难,更何况还有钱拿?

京营的五千士兵被分派到各处维护秩序,并且监督工人干活。

徐治安突发奇想,给工人们编成队,十人一队。

实行连坐制,只要发现一人偷懒,全队都不能吃饭。发现三次,全队赶走。

这样一来,队员们互相监督,出工不出力,浑水摸鱼的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