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被人讨厌的郑芝龙

“地球仪?这名字倒是新鲜。”

“质公,陛下准备把这第一条铁路修到何处?”路振飞问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好奇的问题。

“从京城到天津卫。”

众人听了,松了口气。

他们也有些担心修的太长了,劳民伤财,引起动荡。

“王徵造的火车确实很有用,只需要烧煤就能走。就像去年陕西赈灾,若是有这种火车,将节省多少人力畜力,将节省多少路上的人吃马嚼,又能多救多少灾民。虽然铁路的造价很高,但却是一次性投入。我认为这银子当花。”

范景文的话引起了众人的沉思。所谓奇技淫巧不过是有些人拿来攻讦的手段罢了。一件新事物有没有用,大家心里还是清楚的,接受能力还很强。这些都归功于万历年间的西学东渐。

像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他们都是看过的。徐光启更是跟利玛窦私交甚笃,合译了许多著作。从一定程度上讲,西学东渐,开了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本该是学习、吸收、超越的过程。到了满鞑入关,一切戛然而止。

利玛窦说过,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学科、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这个国家重视读书,对科学很感兴趣,但是,很藐视武力。

到了后来,英国马戛尔尼再来到中国后,对清朝的评价是:

“自从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当时是乾隆五十八年。

马戛尔尼还给乾隆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生日礼物。包含显微镜、望远镜、图书、燧发枪、气枪、臼炮、工业机器、欧式刀剑、欧式钟表、欧式车辆、欧式船模等等。

他不知道这些东西先进吗?

他们比谁都清楚。

康乾盛世,不过是个笑话罢了。盛到几十年后被万国来操。

范景文当然不知道未来的一切,但朱由检知道。朱由检让他见识到东西的好坏,这就够了!

接下来的日子,铁路局进行了紧锣密鼓的筹备。

朱由检还让宋应星调拨一部分熟悉炼钢的技术人员,在通州建立炼钢厂,供应铁路施工。

七月初,在山西修理河道的周堪赓和徐治安一行回来了。

朱由检召见了周堪赓,询问了一下河道修整的事儿。又见了见李自成。

这个曾经的银川驿卒,悲催的绿帽男此时容光焕发,整个人透着一股精气神,像一把出鞘的宝剑,等着主人使用。

七月中,铁路局征召了五万民夫。

大明第一条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