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吴又可被抓

“朕也不知。兴许是眼下钢铁厂还没投产,从内地运输不便,暂时没有能力修铁路吧。”

“臣建议先修一条水泥路,等钢铁产量上来之后,再修建一条铁路。”

“有道理,要说运力强还是得靠火车。虽然前期造价大,但后期用起来也方便。范卿你看,鞍山,本溪,沉阳呈三角之势。咱们可以直接把三地道路全部修通。从鞍山到本溪,从本溪到沉阳,再从沉阳到鞍山。以沉阳为依托,钢铁集团的发展潜力将非常巨大。”

范景文呆住了。

陛下的脑袋里装的东西为什么如此之多?

既然决定了,那说干就干。

他命徐光启找来了当初在边关修水泥路的三人。

山西太原的翁守运、河南开封的邹元、江西吉安的郭吉臣。

他这次没有再招标,而是把三条水泥路的修建直接分给了三人,并且依然才用三三四的付款方式。

三人自从上次获取了水泥的经营资格后,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在各自的家乡成立了水泥厂,专业生产水泥。

由于水泥路修建快捷,坚固耐用,很快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从城中主要干道,到富商的园子,水泥以极快的速度推广开来。

三人听了徐光启的要求,二话不说,当即开始组织人手开始到辽宁建厂修路。三人本就是嗅觉灵敏之辈,看似千里迢迢地跑到辽宁去建厂好像费力不讨好一样。但整个辽东那么大,建的水泥厂总不会用一次就荒废掉吧?以后赚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朝廷手里有现成的技术,自己建厂毫无问题。为什么要用他们,不过是他们手下熟练地工人多而已。

朱由检也正是这样想的。若是朝廷建厂,还需要招募工人,组织人员培训,麻烦不说,还耽误时间。这三个人手下有现成的工人,修水泥路根本不费事儿。既节省时间,也多花不了多少银子。

在朱由检和内阁等人的规划统筹下,辽宁大基建,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而远在台湾的吴又可,却遇到了危机。

他从漳来村出来后,便到各处汉人聚居的地方行走。

第一站,他来到了一个叫双溪口的地方,这个地方居住的汉人大约有一万多人。吴又可一表明身份,便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在他们看来,京城来的太医,那是专门给皇帝治病的。能来到他们这给他们治病,是他们的荣幸。

吴又可便在当地住了下来,开始推广起疫病防治办法来。

期间又治好了几个得了疟疾的病人,名声大震。

几天后,推广工作结束后的吴又可离开了双溪口,去了加哩林。又在加哩林呆了几天,准备折返前往北港,那里的汉人最多。

但去的路上,却被几十个红毛夷给拦了下来,态度强硬地把他请到了热兰遮城。

此时的热兰遮城还叫奥伦治城,是荷兰人在岛上进行海贸,蚕食台湾的中枢。

荷兰人把吴又可带到城里之后,就把他安排在一个小院子里,严加看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