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让朝鲜小朋友学汉字,说汉话。

朝堂上吵作一团,有些人反对有理由,比如担心取消辽饷之后士兵的供养问题。有的人纯粹是看附议的人不顺眼,他附议的我就反对!

“反对无效!”朱由检打断了他们的争吵,你们反对有个屁用。跟内阁还能商量商量,跟你们有什么好商量的?

“此事无需再议,边饷年后立即取消!另外,朕还打算裁撤九边所有卫所,轻减人员!”

又一个重磅消息扔了出来,朝臣们已经不说话了。

原本等着反对加征商税的也没找到机会。

裁撤吧,反正裁撤卫所跟我们也没啥关系。

朝会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虽然取消了辽饷,裁撤了卫所,但涨了工资。虽说那仨葫芦俩枣他们都不看在眼里,但有总比没有强。

虽然有些奇怪陛下为什么不提商税的事儿,但无所谓,不收就行。

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朱由检压根不会去跟他们商议此事。只要他下决心做的事,哪怕是内阁的意见,也对他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

现在不提,只不过是时机未到罢了。但仅仅是这么一试探,就有些人开始浮出水面了。

宣府和大同两镇卫所的改革很成功。那些从军户变成农户的百姓种起地来反到更认真了。原来种的是卫所的地,产多产少作为奴隶大家都吃不饱,现在不一样了。变成自己的地,再吃不饱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虽然明面上的士兵少了很多,但战斗力却有了很大的提升。

事实证明,毫无战斗力的军队,还不如不要。

废除宣大卫所是第一步,废除九边是第二步。直到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直到完全取消军户制度。

临近年关,各方的奏报也多了起来。

台湾那边,在福建巡抚熊文灿、两广总督王尊德的支持下,施邦曜往台湾运送了大量移民。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开荒。

开出的荒地等来年春天便可以种上粮食,等收获了之后,这些人便能在台湾彻底扎下根来。

岛上的汉人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与原住民发生了冲突。

在施邦曜的处理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荷兰人被打退之后,普特斯曼不甘心,又对台南发起了几次进攻。但结果可想而知,无一例外全部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至于台北的西班牙人,直接传回了消息,岛上的俘虏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郑芝龙气得大骂西班牙人没人性,为了省那一点点钱财,连同胞都不顾了。但接受基隆港给他的生意带来了质的提升。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他放松了对沿海走私船的劫掠,把劫掠的终点放在了更远海域的外国船只上。沿海商人只要愿意交钱就可以挂上环球商贸的旗帜。在东南沿海畅行无阻。

他还把商船按照不同的大小划分出等级,每艘船一年收取三千到五千两银子不等。

巨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经由郑芝龙-环球商贸流入到了朱由检手中。

郑芝龙此法一出,刘香彻底成了众失之的。

近两年来,他已经把整个江浙地区的海商折磨的死去活来,苦不堪言。

他是一个记仇的人,自己的干儿子被弄死。他一直怀恨在心。钱他要赚,官他要当,仇他也要报!

松江多名门望族,朝中围观的也不少。各种弹劾的折子从来没断过,但朱由检就是不理会。他们也没办法,现在又没开海,走私这事儿毕竟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