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页

“两方兼顾,疲于奔命,未必也能赶得及。徐尉你归都这几日,不妨打听一下都中宿卫调粮的章程。若能熟悉这当中环节加以伪装,把握也不算小。”

沉吟少许之后,沈哲子才又说道。

徐肃点头领命,继而又不免叮嘱道:“如此弄险之事,郎君切记不要亲自上阵。若是你发生意外,即便来日取得再丰厚战绩,都是莫大损失!”

沈哲子闻言后笑一笑并未作答,他率众来此本就是弄险,若事到临头自己还要退去以保命为第一要务,即便属下没有怨言,他也过不去心里这道坎。人世上危险何其多,烧粮危险,北伐危不危险?许多事情并不能用危不危险考量,他虽然不是什么天命之子,但也绝不惧与一众忠心耿耿的家人并肩为战!若连这一点胆气都无,日后怎么去说服别人赌上性命,赌上国运追随他跨江北上共为壮举!

送走了徐肃之后,沈哲子便召来几名龙溪卒,伏案疾书一信,交由他们连夜启程返回曲阿去,通知仍在那里率领东扬军与张健部对峙的族叔沈默早做准备。

接着,他又将陶弘请来,并不作虚词寒暄,直接说道:“我等深潜敌后,志在收复京畿,创建不世伟功!只是即便侥幸能够收复京畿,凭我们眼下之力,未必能够固守。京畿周边军力最盛便是世兄尊府大君,我希望世兄能前往西军所在通知大都督,希望大都督能发起强攻,即便不能击溃历阳,也务必让邵陵公不能快速回军建康。若是京畿得而复失,不独我等将受脔割寸剐之刑,皇帝陛下都恐将遭受不测!”

陶弘听到沈哲子这么说,不免有些为不能亲身参与收复建康之战而惋惜。但见沈哲子神态这么严肃,也知自己这一行任务不轻,可以说沈哲子他们这一行人的性命包括未来建康城的得失都肩负在他这一身。

深吸一口气后,陶弘神色凝重道:“将军放心,弘定不负所托!除非我死,否则绝不坐望历阳一兵东进!”

“何必言死,我等风华正茂,来日夸功江东,小觑同侪!”

沈哲子起身拍拍陶弘肩膀,送他出来,亲自挑选七八名龙溪卒,叮嘱他们务必要将陶弘安全送达陶侃营中。陶侃的荆州军便是沈哲子这一计划相当重要的一环,若是不能困住苏峻,建康这里无论怎样态势,一俟苏峻回军,顷刻就会逆转!

不过他之所以敢为,倒也不是在赌,将性命放在陶侃手中,反而是将陶侃一生荣辱权柄乃至合家性命都抓在自己手里,要用大势去逼迫陶侃不得不戮力而战。早先京畿陷落,陶侃远在荆州还可推诿,但如今已经快要兵临城下,若还坐观建康得而复失,那么就会取代庾亮成为最大罪人!

荆州军如今已经过芜湖逼近姑孰,距离建康并不甚远。陶弘他们连夜快马疾行,绕过小丹阳便已经接近姑孰战场外围。

到了第二天傍晚,已经可以听到前方传来浑厚的军令旗鼓之声。为了避开历阳军斥候游骑,陶弘他们不得不自宣城绕行自芜湖,然后才向大江靠拢。马力衰竭时,便由龙溪卒们诱杀几名历阳游骑换乘马匹,一路都不停歇。

第二天黎明时分,终于看到荆州军的营帐连绵数十里,而陶弘他们也被荆州军斥候发现,团团包围。

“我是大都督嫡孙陶弘,身奉诏命至此,速速引我去见大都督!”

两天三夜不眠不休的疾驰,陶弘已经在马上乘坐不稳,喊出这话后便跌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