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页

到了城外,阮荐就离开了人多的路线,独自往南走。

明国驻升龙的军队,已经渡过黄江(红河),在东江流域活动;大股的大越溃兵必定会遭到堵截。阮荐躲躲藏藏走了两天,来到了东江北岸。

明军为了截断越军的退路,已经烧毁东江上的所有桥梁、禁止船舶在江面航行。不过作为黄江支流的东江,蜿蜒在平原上,水流缓慢、江面也不太宽。阮荐四下搜寻木筏或小船,也能渡江。他趁夜靠着一只独木舟划过了东江。

一到东江的南岸,明军活动便很少了。

阮家世代为官,认识的人很多,他不需要官印也能在军中找到熟人。他准备先赶到升龙城东南、到另一支越军军营里;告诫他们立刻退兵到闷海口(南定市附近)、凭借水域和地形,避免被明军正面摧毁。

然后再从军中拿到战马,骑马赶往清化,向大越朝廷禀报前线的严重局面:战力不对等,正面大战简直是一触即溃!

……一举拿下府城的大将、正是尹得胜;他以奇兵迅速从右翼穿插,越过安南叛军主力阵营,直趋江北府城抓住了这次战机。但这次行动,是张辅的军令,并非尹得胜自作主张。

张辅起初有点看不起百户出身的尹得胜,这时才渐渐地感受到,右副将军虽是汉王府一系、却相当好用。尹得胜完全不贪功,爱惜将士、不贪财盘剥,以至于其部下能打恶战,尹得胜执行起军令来非常实在。

反倒是那个柳升,让张辅十分头疼。京师很多人都以为柳升是张辅这边的人,可张辅却对柳升此役的表现、非常不满。

“他娘的!”张辅听到柳升送来的禀报,当场就骂出了声。

柳升在信中说,他听到了确切消息,叛军主将阮帅已被抓到、官军大获全胜;便决定立刻离开志灵县,往松台河口坐船,以免怠误军机。

张辅面色十分难看,在城墙上走来走去,差点把手里的信当场撕成碎片!他观望了一会儿北江城南面的平原,强忍着心中的恼怒琢磨了一阵。

主力会战刚刚结束,柳升竟然先走为上、再写信打个招呼,此事给张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果此时柳升没走,而是等到张辅的军令,从志灵县、沿东江一线西进,配合黄中部;则可以完全切断溃败的所有敌军退路,为张辅军争取时机、极快地将阮帅残军全歼。

然而现实是柳升跑得相当快,他似乎事先意识到了不走就要继续留下。于是张辅就不得不面临选择,要么放走一部分溃兵,要么耽误时间继续追击。

张辅心头恼火,却又拿柳升没办法。因为原先中军的部署,是让柳升在江北大战结束之前、于志灵县四河交汇处切断敌军退路。现在大战确实已经打赢了,柳升走掉、好像也算不上是违抗军令;更谈不上临阵脱逃,柳升是去进攻清化敌军,并非退兵。

而且张辅对朝廷的事非常了解。这种打了胜仗的时候,即便真的有大将违反了军法,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等衙门也多半会搅稀泥、不了了之;要追究前方大将罪责,一般是吃了败仗之后、须得找人背锅,那种时候犯过军法的大将便活该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