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页

当年镰仓时代,抗击元寇的胜利,依然造成了御家人(类似军阀藩镇)的不满;原因是幕府无力赏赐他们的功劳,破坏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约定俗成的利益规矩。

战争或可转移很多矛盾,但如果战败了,那矛盾就会更加激化。

现在抗击明寇的重大失败,日本面临的情况只会加倍严重。

室町殿两代将军,足利义满、义持都在致力于提高中央权威,打击有力守护。经过一系列争斗整合,政治上日本国勉强进入了小康的可维持状态。但大明国的势力介入,改变了形势,必将导致曾经没有根除的矛盾和问题、浮上水面。

首先最直接的冲突,便是室町殿一旦放弃京都,很快就要面对与关东镰仓公方势力的角逐。公方会不会在国家存亡之际,放弃一己之私?这个结果,非常值得怀疑!

接着,原本已经解决的南北朝问题、也会有反复的风险。支持南天皇的势力,极可能重新脱离对室町殿的臣服。

在细微之处,征夷大将军的人选,足利义持和他的弟弟义嗣的矛盾,也可能酝酿出大问题。其它的各种势力间的新仇旧恨,在动乱之际,也不可忽视。

斯波氏、细川氏等大族,本来是支持室町殿的有力势力,但他们之前已经察觉到室町殿、想要削弱消灭他们的迹象,此时会作何打算……

至于向明寇称臣屈服的可行性,足利义持在战前就考虑过了。

当初大内盛见等家督、劝说将军谨慎开战时,足利义持就权衡过明军的强盛,以及战败的危险。但足利义持依旧选择了冒险,不可谓、不是被逼无奈。

一旦暴露出室町殿的软弱可欺,便要承受主战派羞愤的怒火;足利义持的权威,也必定会立刻下降,将承担“因无能而祸国”的责任。

前阵子大内盛见上洛时,足利义持做了一件不显眼的小事:把自己的同母胞弟,引荐给了大内盛见……这一举动,其实足利义持便已考虑到了战败的可能,以及自己下台的后果。他想大内盛见等家督,能够支持他的胞弟为继承人;而不是异母同父的足利义嗣(义满唯一的嫡子)。

就在这时,一个近侍走出了房门,来到观台上,俯首悄悄说道:“主公,有急报。”

义持从冥思中回过神来,拿过书信来看。内容是,明寇战船数艘、持使节旗帜和节杖,通过了关门海峡,正在前往难波京。使官是大明国行人司的文官刘鸣。

足利义持略加思索,说道:“传令安芸法眼,带室町殿侍卫,前去难波京迎接‘求和使节’。”

安芸法眼是义持的舅舅,让他去迎接使节,既可以保障使节刘鸣的安全,也能首先与刘鸣接触,先行了解大明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