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页

齐泰一脸尴尬,与朱高煦面面相觑。

朱高煦却一本正经道:“恐惧能让人屈服,也可能会让人不顾一切,干出寻常完全不敢想的事、只要有一点机会。”

齐泰躬身一拜:“圣上察微知著。”

朱高煦道:“下次再聊,不知谁通知了广东布政使司的官儿,最近专门送来了一些潮州好茶。能与你分享好东西,朕会感到很高兴。”

齐泰伏拜道:“圣上隆恩、臣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之万一。臣请告退。”

第八百三十四章 树倒猢狲散

蹇部堂的病好得非常快。

今日上午,王贵便带着他的干儿子来到柔仪殿,禀报朱高煦:蹇义已到吏部上值,并且亲自签押了刘鸣的任命状,似乎还要上表、为那两根高丽参谢恩。

朱高煦“呵”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又轻轻摇了摇头,将目光重新放在了面前的书籍上。

王贵在旁边站了一会儿。朱高煦又沉吟道:“杨家的人,终于能杀了。”

这个决定他此刻没有细想,但此前已经来回权衡过多次。

大致应该有一些前置条件,首先要逮住杨士奇的儿子杨稷,避免制造仇恨、却不能完全消除仇恨;其次,迟早得杀,因为杨士奇是废太子党嫡系,如果这种人都不杀、不足以表明朱高煦获得皇位的正义性和自信。

及至前天晚上,朱高煦又想到了另一个前提。那便是刘鸣的任职问题,要等君臣双方达成了妥协和共识之后;如此便不至于让杨家受戮、与别的事联系到一起,产生制造恐怖气氛的误会。

朱高煦终于想起了自己起初的理念,要与文官达成一种“政治诚意”。否则王朝管理的千头万绪、治权,哪里去找放心的人呢?

想了一会儿,这时朱高煦忽然发现,太监王贵等人正一副沉思的模样。

朱高煦立刻再次开口:“朕杀人时,会有明确的命令,并且为之负全责。人命关天,决不能用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