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

总之,大家都挺安分。

由于晏长初除了搞点消遣娱乐外,也没干什么,即使待遇真的高到在大臣们的眼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没真的出现什么烽火戏诸侯之类的事,多少总是让人松了口气。

当然,劝谏的折子依旧还是在上,不过都是上给尹却明的,跟晏长初没关系。

而收折子的年轻陛下,只要是讲晏长初的奏折,见一封扔一封,已经心态很好了。

这么稍微和平了一会儿,先前在朝堂上听到陛下昏君发言的忠心臣子们也不会再劝谏了,因为既然除了待遇夸张点之外没什么大事,那他们就开始觉得圣上此举定有深意。

并且令人意外的是,有关于晏长初的看法,在外界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

这当然是休春的手笔。

首先是,小皇帝往日的作风确实很正常,而在晏长初的事情上和以往比,确实显得很突兀。

不管有多喜爱、多有独占欲、多容易嫉妒、多想要给对方最好的,小皇帝怎么看都是有脑子的,不至于傻到在朝堂上做出那样的发言。

当事情过于反常的时候,当然就会免不了怀疑其中是否有内情。

只要对后宫和前朝权力分布了解一些,就知道尹却明是很忌惮那些别有所图的老头子的,而晏长初是个平民,还是一个男性,把这样一个人放到此种位置,难道不会让人怀疑是为了权力的制衡与收拢吗?

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不仅是很,是非常的有道理,能想明白一些弯弯绕绕的人只要听到这个,就一定会觉得这是真相。

实际上,如果没有当今天子如今是得看晏长初脸色这回事,这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