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端倪

扶持梁王府的计划是已故大周太宗文皇帝同意,杨清源亲自实施的计划。

现在周帝的驾崩,让大周扶持梁王府的计划产生了变数。

原本这个消息该是一开始就传给赵敏的,但是因为当时赵敏并不在府中,而梁王府的主事是察罕帖木儿,所以这个消息到他这也就停止了。

直到这次赵敏汇总情报,才发现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

周帝驾崩原本就不能是一个好消息,他是明君但长于内政,不愿轻启战端,是传统意义上与民更始,文治天下的圣君。

这样的君主对于现在掌握了窝阔台汗国的梁王府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若是新君好战,那么靠近大周的窝阔台汗国就是他们的第一目标。

而这份情报之中更糟糕的消息,便是登基的人是大周太子朱瞻坤。

此人和杨清源势同水火,几乎是不死不休了。

他如今登基,那么比如会否决杨清源分裂大乾的国策。

一旦失去了大周的扶持,那么梁王府的形势便不容乐观了。

赵敏有些烦躁,这大周的皇帝老儿死的真不是时候。她写下书信交予阿大送出。

信中让梁王加强对于天策军的戒备,现在大周的态度未明,必须多加小心。

一旁的百损道人看到赵敏如此烦躁,便开口问道,“不知郡主为何烦恼?”

当年百损重伤之时,梁王曾经救过百损的性命,他虽然是邪派高手,杀人不少,不过却是恩怨分明之辈。加之这些年他一直为梁王府办事,身上已经打上了梁王府死忠的标签,百损已经和梁王府绑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赵敏也没有隐瞒什么,直接将此事说出。

背靠大周,自立为王。

只是赵敏之前为梁王府定下的国策,现在这个国策要无法实施了。

百损道人闻言也是眉头紧锁,大周之强,威压四海。

之前的土木堡之战,四夷诸国还以为大周已经衰弱了,一个后金都能大败大周。

但是现在一个个都噤若寒蝉。

杨清源作为名义主帅,由赵天麟和秦颐岩实际统兵的两路大军已经攻陷了后金的九成土地城池。

现在的后金就剩下,盛京、大源等寥寥数城,后金残余势力龟缩于城池之中,灭国只是时间问题。

大周还是那个大周。

有大周的支持,梁王府不说雄霸草原,自立一国定然是不成问题的。

“若是杨清源能投效郡主就好了,这小子不仅仅武功不赖,更是文武全才。”

百损道人的一句话让赵敏眼睛一亮。

是了,周帝驾崩太子登基对于梁王府固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于杨清源来说,这个消息更是糟糕。

太子登基,意味着杨清源在大周的仕途便到此为止了。

新君比如会清算与他为敌的杨清源,即便是张三丰是大周的国师,天下无敌,但在朝政之上又有什么用呢?!

最多也就是保住杨清源的性命,杨清源在政治上也不会有所作为,只能在江湖之上遨游浪荡,这显然不是杨清源想要的。

之前,梁王府招揽不了杨清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开不出比大周更高的价钱。

太子登基之后,杨清源便一无所有。

若是此时梁王府愿意以宰辅之位相托付,未必没有机会。

杨清源的治政之能暂且不提,那练兵带兵的能力堪称逆天。

以赵敏的出身,自然是熟读兵法,可任由她如何复盘,都难以想象晋阳之战是怎么打的。

有杨清源统领梁王府的精锐骑兵,别说自立为王了,击溃大乾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赵敏已经在考虑这个计划的可能性了!

梁王府意在草原和大乾,与大周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对于杨清源心理和道德上的压力应该也没那么大。

若是真的不行,她也可以牺牲一下自己,嫁给杨清源。

双方结为姻亲,彼此更加信赖……第一个孩子可以跟杨清源姓,但是第二个孩子得姓帖木儿,以自己哥哥那个个性也当不了皇帝,自己在他的扶持之下,可以当大乾的第一个女帝,等百年之后,可以让自己和杨清源的孩子继位……这一波,简直赚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