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离京

五月初五,端阳节。

端阳源于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

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

民间于此日拜神祭祖、祈福辟邪。

而杨清源也在这一日离开。

神都城外,杨清源的好友汇聚于此,人数最多的就是一三系的旧友。

原本这些人就都是骨干之才,永安十三年更是被好事之人称为五百年来科举第一榜。

一甲和二甲前三十,几乎个个都是才学过人之辈。

比如新上任的检校刑部尚书王华,刚刚升官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养马归来的太仆寺卿陈讷言,通政司左通政姚节。

个个都是朝中新贵,年纪最大的陈讷言也就四十二岁,但已经官居从三品。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诸位送到此处就差不多了!”

杨清源向着众人一挥手。

“清源此去,不知何日才会归来!?我等实在心有不舍!”姚节这话不是嘴上客套,而是肺腑之言。

而且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怎么想的,在场的人大部分都是怎么想的!

当年永安十三系,一甲三人及二甲关键较好的十五人,被人称为“十八君子”,更有好事者称为“十八学士”,杨清源是永安十三年一榜第二小的,也是“十八学士”之中年纪最小的、

但一三系依旧是以杨清源和王华为首。

李寻欢虽然也是天纵之资,但是相比于杨王二人,显得有些不羁,虽然潇洒,但却不适合当领袖。

况且永安一三系能够再次被启用,也是杨清源的缘故。

其实在先厉帝朱瞻坤政变成功,上位之后,“十八学士”的政治仕途便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朱瞻坤当太子的时候,就和永安一三系撕破了脸,他上位了自然不可能重用一三系的人。

即便他们是先太宗文皇帝给新君留下的政治遗产。

是杨清源的这一番逆天行事,扶十三上位,才给永安一三系各位的政治生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但杨清源的兵变胜利了,但是为了和平演变,扶十三登基,代价也是沉重的,身为一三系领袖的杨清源,被削去了所有官职,只余一个武乡侯的爵位,被迫离开神都。

可以这么说,一三系现在的辉煌是杨清源托起来的。

只要一三系不犯傻,在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里甚至四十年里,新君朱瞻垕都会是一三系最大的政治底牌。

看到姚节乃至大部分的失落表情,杨清源忍不住笑道,“守之兄,你们大可不必这副表情。我只是要离开神都,你们这样子,倒是像我快要撒手人寰了!”

杨清源这话,立时让原本略显阴沉郁结的气氛欢快了起来。

“清源,休得胡言!”

“就是,你严肃一点,我们这送行呢!”

这一前一后说话的,正是新鲜出炉的王尚书和李右佥都御史。

杨清源无奈地翻了个白眼,“我只是离开神都,又不是不回来了,以我的轻功,就算从武当出发,无需半日光景也就到达神都了!”

早饭是在武当吃的,中饭是在李寻欢府上蹭的,大抵如此了!

“反倒是我走之后,新政都留给诸位了!还需诸位多多费神了!”

杨清源所制定新政,皆是利民之举,现在新君刚刚登基,朝局不稳,尚且不能施展。

待到十三地位稳固,天下安定之后,定然是要改革的。

那比如是史书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场的几人又有谁能拒绝呢!

一一道别之后,杨清源牵起了马缰,向前走去。

“杨兄慢行!”

……

但这仅仅是送别的开始。

随着杨清源向前,还有不少人等着他。

比如他的座师钱牧谦、他的铁杆小弟六扇门总捕头柳独峰,还有被他传授天残地缺大补天术的盛崖余和推着她的铁游夏……

一直到神都十里外,又有一伙人在等着杨清源了!

大理寺缉盗司司主,叶剑寒。

他应该是最伙人里身份最低的了。

剩下的人分别是骠姚将军杨过,龙武军副都督、平阳女侯曹雪阳。

长康九公主,朱琼华。

新登基的天子,朱瞻垕。

“十三,你这么跑出来,就不怕钱大学士到时候训你吗?!”